張惇涵:核四不是選項、以核無法養綠 台灣不會走回頭路

2021年03月12日 08:59

▲▼張惇涵表示,核四不是選項,以核無法養綠。(圖/翻攝張惇涵臉書)

▲張惇涵表示,核四不是選項,以核無法養綠。(圖/翻攝張惇涵臉書)

記者蔡文鈴/台北報導

311大地震滿十周年,而因地震造成的海嘯衝擊福島核廠引發核災影響至今,蔡政府也堅決實現2025非核家園。對此,總統府發言人也透過臉書強調,「核四不是選項,以核無法養綠」。

張惇涵11日發文表示,福島震災到今天十年了。而距離2014年4月27日,馬前總統宣布核四封存到今天,也快7年了。然而,我們仍要在今年8月針對重啟核四進行公投。

張惇涵指出,台灣的光電和風電的發電佔比,佔了約9.5%,十年前311當天的同一個時間,則大約是0.4%。經過十年,台灣的綠能發電大幅成長,這證明了,沒有核四,我們養了更多綠電。也請別忘了,在綠電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核一廠的兩座機組,分別在2018年、2019年先後除役。我們發展綠電、同時減核,這更證明了,減核可以養綠。

張惇涵說,核四的爭議從1980年代到現在,快40年了,過去由於觀念、技術、成本等因素,台灣的綠能,確實是發展得很慢。然而,過去將近40年養不出的綠,卻在這4、5年間,得到快速的推展,去年底的綠電裝置容量,比起2016年5月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剛就任時,從4,408MW到9,474MW,成長超過一倍。

張惇涵表示,有不少人以為,核四好像已經蓋好在那邊,按個按鈕就隨時可以重啟,但這是完全錯誤的。核四的一號機,沒有完全通過應有的測試就封存,二號機也沒有蓋完。而根據監察院的調查,為了進行一號機的測試,二號機有1,700多項零件,被拼湊到一號機去,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把核四譬喻為「拼裝車」的原因。

張惇涵也說,廠商已經解散、設備已經停產、耐震係數再檢測等多項原因,經濟部評估,不只耗費鉅資,更是曠日費時,重啟核四需要 7+N年,這個N,是未知數。再試著想想,7+N年後,因為科技的進步,綠能的發展速度明顯會超過重啟核四的時間,根本也不需要以核養綠。

張惇涵感嘆,「十年了,我們一直祈願福島走出陰霾,也要時時思考寶島的未來。」福島震災的受災面積,比一個台北市還大,地震和海嘯奪走了15,899名生命,至今仍然有2,527人行蹤不明。這也是為什麼,每一年的今天,政府都會再一次省思核電的代價,而每一次的省思,都更加堅定非核、減煤的政策目標,更加堅定加速能源轉型的進程。

張惇涵強調,過去的核電養不出綠電,未來的綠電比核電還快,無解的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域,更是證明核電終究不會是綠電,核四不是選項,以核也無法養綠。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不是口號,能源轉型的道路,台灣也不會走回頭路。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