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推「農林22條」吸台農 邱太三:不了解台灣農業「才不斷加碼」

2021年03月18日 18:27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圖/記者蔡紹堅攝)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圖/記者蔡紹堅攝)

記者蔡紹堅/台北報導

大陸繼禁止台灣鳳梨進口後,又推出「農林22條」措施吸引台農赴陸發展。對此,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表示,大陸的惠台措施都是「單方面思維」,從36條、11條,再到現在的22條,代表對台灣整體農業思維不夠了解,才必須不斷加碼。

邱太三指出,中國大陸一直很努力的想做惠台的措施,但都是單方面的思維,從現實面的角度來看,當你不斷推出新的措施,代表你一開始的設計與思維,是不是不夠全面,所以才要不斷加碼,「顯然結果上效果並不大,對台灣整體農業思維不夠了解,所以又要加碼36條,又要加碼22條。」

▼大陸推出「農林22條」吸引台農。(圖/記者蔡紹堅攝)

▲台農在福州,張鎧鑛,溫室,嫁接,種苗,育種,農業,農產品。(圖/記者蔡紹堅攝)

邱太三提到,從實際效益上來看,這樣的惠台措施,如果要給台灣農民「國民待遇」,那不就等於過去都沒有給台灣農民「國民待遇」,所以現在才要給﹔如果是要給台灣農民「超國民待遇」,那對大陸農民也不公平,「這樣的結果,會傷害大陸的農民,也會傷害台灣的農民,最後只有少數人得利。」

邱太三還說,大陸也許有想要做很多的好事,但如果沒有跟台灣好好的來溝通,那政策就有可能被打折,甚至造成不好的反應、反效果。

對於鳳梨被禁止進口,邱太三表示,大陸任何動作,台灣各界都會有不同的解讀,這應該回到既有的機制來處理,「台灣鳳梨如果真的有介殼蟲,大陸能不能提供照片,說明是哪個地區,讓我們了解,農委會就可以敦促各縣市政府進行改善,專業的部分絕對可以處理,如果對方可以接受,問題就迎刃而解。」

邱太三強調,「不管外界如何解讀,雙方若有既有的機制,也有處理過的經驗,那為什麼不以這樣的方式來解決,我認為這才是務實的方法。」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