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捲入人權爭議。(圖/CFP)
記者曾俊豪/綜合報導
新疆人權議題持續延燒,繼歐盟、英國之後,中國大陸27日再出手,對美加有關人員和實體實施制裁。西南政法大學人權法教授朱穎指出,北京當局應該對相關國際組織的國際訴訟做好應對準備,「像是抵制新疆產品的國際非政府組織BCI,也可以將其納入制裁名單,在該組織的註冊地國家對其進行起訴。」
中國大陸外交部網站27日發佈消息,中方決定對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主席曼欽、副主席伯金斯,加拿大聯邦眾議員莊文浩、眾議院外委會國際人權小組委員會實施制裁,禁止上述人員入境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禁止中國公民及機構同上述人員交易或同上述實體往來。
《環球時報》當日就此訪問多位學者,其中,西南政法大學人權法教授朱穎分析,「如果相關國家,相關機構和相關人員依舊不收手,繼續上演國際鬧劇,那麼中方還會持續對相關領域採取進一步制裁措施。」
▲中美高層對話結束後,隨即爆出新疆棉人權爭議。(圖/路透社)
朱穎表示,目前制裁處於一個單、雙邊或者對區域性組織的範圍內,未來不排除會向多邊制裁發展,以及聯合制裁;甚至在聯合國機構或相關專業機構中提出反制裁的議案或動議,讓更多的國家在涉疆議題上支持中國。
也因此,他建議,中方可以發佈有關涉疆議題的國別報告;其次則可以聯合相關國家發佈涉疆議題的聯合聲明;此外,對相關國際組織的國際訴訟做好應對準備,「比如對抵制中國新疆產品的國際非政府組織BCI,中國也可以將其納入制裁名單,在該組織的註冊地國家對其進行起訴。」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則提到,此次制裁顯示出制裁範圍有所擴大,以往是政府官員,國會議員,現在涵蓋宗教人員,「這些宗教人員實際上是以宗教為馬甲配合美政府實施對華圍堵政策的政治煽動者,對西方社會對華展開涉疆議題大圍剿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社科院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研究部主任呂祥認為,如果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繼續在該議題上對中方實施制裁,不停止透過這種方式來涉中國內政,將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從中方的制裁行動上看出中國不會做出任何妥協。」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