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採訪新疆棉農、棉商。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H&M、Nike、Adidas等品牌因拒用新疆棉花,被大陸民間強力抵制,大陸棉花產業的專家也出面說明,稱新疆棉供不應求,訂單不會因此受到太大影響。不過,《央視》27日的最新報導卻指出,新疆許多棉農都很擔心未來生意會受影響,還有一些棉花企業早已因此損失了好幾億元。
《央視》報導,55歲的艾爾肯·艾則孜是新疆尉犁縣的一名棉農,依靠家裡的150多畝棉田,每年有10萬元左右的純收入,靠著種棉、養牛、放羊,艾爾肯一家的生活越來越富裕,然而,這樣的幸福生活,很有可能因為附近工廠不再收購他的棉花而改變。
▼棉花企業員工透露,有些企業已損失數億元。(圖/翻攝央視)
尉犁縣眾望工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彪,已經連續兩年從艾爾肯的棉田收購棉花,加工後銷往國內外。但從2020年起,張彪卻失去了出口的機會,因為很多品牌終止收購來自新疆的原料,有的甚至放棄了中國的供應商。張彪說,「一些主要依靠出口的棉企銷售渠道已經被徹底切斷,有的企業損失達到幾億元。」
2020年8月,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宣布對所有新疆棉企無限期取消擔保認證,這一行動導致新疆棉產品進入了國際貿易的「黑名單」,而該協會給出的理由是新疆棉企存在「強迫勞動」的問題。
對於BCI說法,新疆棉商和棉花企業工人都予以駁斥。新疆國欣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春建表示,純屬胡說八道,不知道說這個話的目的是看到了還是聽到了,還是胡言亂語,說這個話是不是有什麼目的,「今年招聘的時候,本來應該是八十多個人,來了將近一百六七十個人。我們要是強迫勞動,會來這麼多人嗎,會這麼積極嗎?」
新疆國欣種業有限公司員工穆太力普指出,他們平時上8個小時班,中間有兩個小時午休時間,夫妻倆一個月的工資是9000元左右,「我們的公司沒有所謂的強迫勞動 ,我來公司後也沒聽過沒見過這樣的事。」
▼棉農、棉工強調公司沒有「強迫勞動」。(圖/翻攝央視)
不過,大陸棉花協會棉農分會會長曹會慶對新疆棉的看法,卻與《央視》採訪到的內容完全不同。曹會慶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表示,如果H&M、NIKE、Adidas等企業持續終止合作,新疆棉花要尋求新的訂單,實際上這個市場很大,「紡織廠永遠面臨原料問題,所以有沒有BCI認證,都不會造成新疆棉花積壓。」
曹會慶還說,新疆的產棉大部分供給國內大型紡織企業,近年許多紡織企業遷入新疆,新疆當地的紡織企業用棉數量大增,「目前全國每年棉花需求量大概800萬噸,國內產棉大概650萬噸,仍然存在缺口,需要從印度、澳洲等國進口棉花。」
曹會慶強調,去年以來,東南亞、印度等地因為疫情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很多訂單都從東南亞的工廠轉到中國,中國面向世界的棉花需求還在加大,或許能達到千萬噸,新疆棉花產量才500多萬噸,加之新疆棉花的品質,放在這個市場,完全沒有問題。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