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讓新疆棉染黑? 央視揭秘「幕後無視者」

▲新疆棉花。(圖/CFP)

▲新疆棉花被國際列入「黑名單」。(圖/CFP)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新疆被指控存在「強迫勞動」,國際品牌陸續制裁使用新疆棉花。綜合陸媒消息指出,率先發出抵制的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位於上海代表處,曾在3月1日發表過文章,對於新疆專案進行嚴格複查,最終證實沒有所謂「強迫勞動」問題,總部最後卻「無視」這份報告,引發外界疑問和爭議。

陸官媒《央視》報導指出,從2019年以來,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英國廣播公司、《華爾街日報》等一些西方媒體和非政府組織,持續指責新疆存在「強迫勞動」問題,把新疆棉紡織行業定義為「強迫勞動的重災區」。在西方強大的輿論攻勢下,耐吉、CK、Gap等品牌商停用新疆棉織品。 作為關鍵角色的BCI也採取行動,啟動新疆「強迫勞動」調查。 

▲▼ BCI。(圖/翻攝 BCI上海微信官網)

▲BCI總部「無視」上海代表處提交的評估報告(圖/翻攝 BCI上海微信官網)

BCI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吳豔介紹調查流程,「首先是生產者單位進行自我評估,然後由我們上海的團隊進行第二方的可信度審核,最後由第三方的審核機構出具單獨的驗證報告。」

吳艷說,BCI上海代表處對新疆的專案進行了嚴格複查,最終證實新疆並沒有所謂「強迫勞動」問題。 他們向總部提交了兩份調查報告,還匯總了瑞士通標公司等第三方檢測機構歷年以來的檢測報告。

吳艷向央視無奈的表示,最後,BCI總部卻「無視」其上海代表處和通標公司提交的評估報告,聲稱新疆棉企存在所謂「強迫勞動」,並且沒有任何理由的無限期取消新疆棉企「良好棉花」認證。 導致近50萬噸的新疆棉花無法進入國際棉紡織生產供應鏈。

BCI報告為何不同調? 央視報導指出,參加良好棉花調查工作組一些人權組織,在調查工作中向BCI總部頻頻施壓,他們也是新疆「強迫勞動」問題的始作俑者。 除此之外,良好棉花理事會和美國國際開發署的不斷授意也與此有關。

▲新疆棉花。(圖/CFP)

▲新疆當地棉花農損失慘重。(圖/CFP)

報導指出,2020年,美國政府對新疆棉產業頻頻出手打壓。 從美國財政部要求美國公司完成與新疆52家棉企的清算撤資,到國土安全部海關與邊境保護局針對新疆棉企發佈進口禁令,幾項措施幾乎封堵了新疆棉產品的出口管道。

報導稱,國際零售品牌在中國地區採購的「良好棉花」,占全球採購量的33%。 BCI總部作出的決定,實際是美國政府涉疆制裁的延伸,導致了供應鏈脫鉤。 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和一些非政府組織、零售品牌商讓白棉花上了黑名單。

央視報導進一步追蹤,從2020年8月,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宣佈對所有新疆棉企無限期取消擔保認證。 這一行動導致新疆棉產品進入了國際貿易的「黑名單」 對於這種說法,新疆棉商和棉花企業工人都予以駁斥。

新疆國欣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春建表示,「純屬胡說八道。 今年招聘的時候,本來應該是八十多個人,來了將近一百六七十個人。 我們要是強迫勞動,會來這麼多人嗎,會這麼積極嗎?」

新疆國欣種業有限公司員工穆太力普,「我們平時上八個小時班,中間有兩個小時午休時間,夫妻倆一個月的工資是9000元左右,我們的公司沒有所謂的強迫勞動,我來公司也沒聽過沒見過這樣的事。」

一些新疆棉企負責人也反映,從去年開始,已經簽好的棉產品出口訂單突然間全部被取消。

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研究所研究員許建英分析,「美國所謂的要保護新疆的人權完全是一派謊言,根本目的實際是破壞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這也是對新疆各族人民的人權的最大的破壞。」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