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尿急需注意 攝護腺癌好發年紀為40至50歲

2021年03月31日 15:26

▲醫籲40歲男性定期檢查保健康,注意攝護腺癌。(圖/嘉義榮民醫院提供)

▲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暨灣橋分院泌尿外科賴谷順主任。(圖/嘉義榮民醫院提供)

記者翁伊森/嘉義報導

40多歲的林先生,因近日頻尿、尿急症狀頻繁,嚴重影響平日生活作息,至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暨灣橋分院泌尿外科看診,經賴谷順主任檢查後,發現攝護腺有肥大情形,且抽血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異常升高,達70 ng/ml,經醫師切片結果確診為攝護腺癌,幸無轉移情形,林先生接受腹腔鏡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攝護腺特異抗原(PSA)下降至正常範圍,目前穩定並定期追蹤。

攝護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因此又稱作「男人癌」,攝護腺癌的症狀並不具有特異性,尤其初期通常沒有症狀,且擴散慢,因此不易發現。賴主任表示攝護腺的位置於恥骨後方,膀胱接連著尿道中間這地方,為一個腺體。因此許多患者都是出現排尿困難、頻尿、尿急等症狀至泌尿外科門診看診,而這症狀可能是攝護腺肥大或是腫瘤壓迫到尿道造成的。

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統計資料,國人在十大癌症死亡率來說,攝護腺癌排名第六名,在台灣男性10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攝護腺癌為第三,已成為男性國人常見的泌尿道癌症。台灣男性近四成發現症狀的時候皆已在第三、四期,死亡率相對高,好發年齡多在40歲以後的男性。

賴谷順建議40歲以上男性,特別是有攝護腺癌家族病史的男性宜定期至泌尿外科門診作進一步檢查,檢測攝護腺方式有包括肛門指診、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攝護腺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攝影等。當懷疑有攝護腺癌時,先做肛門指診,再做攝護腺特異性抗原檢查,如有異常則進一步做超音波檢查,並經由超音波導引攝護腺切片檢查,將切片下來的組織送病理檢驗以確定是否有癌細胞。

▲醫籲40歲男性定期檢查保健康,注意攝護腺癌。(圖/嘉義榮民醫院提供)

▲賴谷順呼籲40歲男性定期檢查保健康,注意攝護腺癌。(圖/嘉義榮民醫院提供)

賴谷順表示,通常癌細胞進展、擴散較慢,而且只要早期發現、治療,根治機率相當高。而對應不同時期的治療準則也不一樣,透過觀察來判斷硬塊、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有無變化及惡化程度,因攝護腺不是一個均質性,少數人會轉移,因此由醫師判斷並安排一連串療程。賴谷順主任提到,若是攝護腺癌為早期、屬於根除性的,可透過手術或是放射線治療、積極監控等;當來到中期或是已有轉移的現象,則會使用全身性的荷爾蒙治療;若是晚期則會利用全身性的荷爾蒙治療合併標靶治療或是化學治療等都是可能的治療方式。

賴谷順表示造成攝護腺癌的原因,真正原因目前尚未清楚,但可能與遺傳、老化、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多數研究顯示,若是家族內曾有人罹患攝護腺癌,則可能有較高的機率罹患;攝護腺癌的好發年紀為40-50歲,而年紀越高,發生率則大幅提升;常吃或是過量高脂肪食物者如不飽和脂肪食物,會提升攝護腺癌的發生率。

賴谷順主任呼籲因攝護腺癌,早期發現是可根治的,建議40歲男性民眾,每年一次定期身體檢查,增加肛門檢查及抽血檢驗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指數檢查項目;若為確診病患,可與醫師討論針對症狀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最後賴谷順主任提醒,若有任何症狀,切勿拖延以免錯失黃金時機,透過個人化的治療及追蹤,接受專業泌尿科醫師的安排,就能繼續正常生活了。

敷完浮出粉刺,輕鬆清乾淨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