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表現逐漸恢復並實現正成長。(圖/CFP)
記者陳政錄/海南博鰲報導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2021年Q1,經濟成長率為18.3%,相較去年同期的-6.8%,實現谷底反彈,但專家解讀,這是一種「數字的幻影」,不一定能反映真實的經濟情況,認為在消費等領域還有成長空間,與此同時,中國大陸也需進一步擴大進口,為支持全球經濟復甦提供助力。
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18到21日於海南博鰲舉辦,多個專家學者在媒體見面會上,就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率發表看法。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朱民表示,今年看宏觀數據,最要小心的一點就是「虛擬現象」。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朱民在媒體見面會回答提問。(圖/記者陳政錄攝)
他坦言,由於基數太低,用年度比的話,數據過於強大,不一定能反映真實情況,所以相較於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應關注的是中國大陸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與去年第四季相比,為成長0.6%,仍反映出經濟在恢復,這很重要,是一件好事。
前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說,國際機構預測,中國大陸今年將會有約8.5%的經濟增長率,人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增長的動力從哪裡來。
吳曉求表示,現在兩種力量在推動經濟的增長,一個是投資,另一個是消費,「消費實際上是在下降的,這對中國經濟是帶來很大的壓力。」
他說,中國處於一個現代化過程中,還有大量基礎設施需要投資,這能帶動經濟成長,同時也必須走一個長遠的道路,深入改革,強化增長動力,特別是居民收入水平要提高,因為當經濟進入到發達國家後,消費增長成為重要的推動力。他補充,十四五規劃時期,將是中國低收入群體收入翻倍的一個過程,這樣一來經濟增長才會有保障。
朱民還提到,去年中國貿易可以說是超強發展,第一個就是全球需要醫療設備,中國是最大的生產國,第二波是醫療產品和電子產品;但另一方面,這也給中國帶來一個挑戰,因為過去十多年內,中方透過諸多努力,將貿易順差佔GDP的比重往下壓,走向國內市場經濟需求。
他說,貿易順差上升,對中國可能有好處,但對全世界來說可能就會有一些壓力,因此加大進口,也進口更好的技術和設備,來推動中國國內經濟和貿易平衡,同時助力全球經濟發展,「這個還是很重要。」
▼前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圖/記者陳政錄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