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台南市善化國中「夢想階梯交誼廳」,將既有水泥結構的階梯,轉化為多層次的平台,作為新的座位,團隊為山川設計。(圖/翻攝台灣設計研究院,以下同)
記者蔡惠如/綜合報導
由教育部發起、台灣設計研究院所執行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從2019年啟動到現在,已經在全台25所進行校園美感變身,改造教室、穿堂、司令台等公共空間,讓民眾從學生時期就培養設計美感,近期2021德國iF設計獎名單公布,該計畫成果還獲得金質獎,現在校園越變越美麗!
▲台北市深坑國中空間改造「空間變幻場」,引領學生透過身體感受空間場景的變換,並在這些場域中進行集會、交誼、課後活動,團隊為形構設計。
該計畫主要出發點,是希望突破傳統教育的思維模式,讓校園的美學養成跳脫課堂與教科書,從學習環境的浸潤開始,以改造校園公共空間或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物件,讓所有的學生「有感」,學校的選擇,則是從學校師生主動提出改造需求,透過徵選與媒合機制,邀請設計團隊進入校園田野調查,最後與學校合作共同完成校園的美感改造。
▲桃園市平鎮幼兒園南勢分班「丘陵上的幼兒園」,團隊為氛圍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美學的養成確實無法從教科書上學習,而是需要大量的從生活經驗、所處的空間與接觸的物品來體會累積,從正在學習的學生所處環境發起,透過潛移默化的「感受」,提升心中的美學,甚至能擴大應用在家中、房間裡,不是令人興奮無比的事嗎?
▲花蓮縣東華大學附設實驗國小「山海石小學堂 」,團隊為無有設計。
「學美.美學」計畫改造共分為5大類別,包括針對改造班級或各科教室的「特色教室」、創造更靈活的魔術空間「機能收納」、改善原有設計不良的「指標及空間翻轉」、因學生人數逐年減少而出現的「閒置空間再造」,另外還有與自然共生的「生態學習」,官方也希望透過這樣的發表,讓更多學校可以親自到案例學校觀摩與學習,利用知識開源的方式,讓其他學校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台南市新興國小「階梯下的舞台」,改造達100多坪的地下1樓活動空間,並加入大型畫板,讓學生能在上面作畫,團隊為山川設計。
台灣設計研究院公布,南投縣富功國小有「嚴重收納問題」,所以為教室打造許多收納空間,甚至為營養午餐的餐車,設計了專屬的「停車場」,讓雜亂的教室變得整潔乾淨,改造後發現學生也自動養成隨手收拾的好習慣。
▲南投縣富功國小「口袋學習廊」,先強化整體空間的收納,為學生規劃個人書包櫃,另在教室後方導入結合洞洞板的櫃體,大幅增加教室空間應用的靈活度,團隊為形構設計。
台中市豐東國中面臨體育班取消後閒置的角力館,經年累月無規劃改裝,缺乏針對使用功能的總體空間規劃。設計團隊更換大面積窗戶,讓大量的自然光投入室內,不但重現原生建築的歷史特色與美感,更與戶外的空間串連,形成豐東的藝文活動廊帶,成為學生下課後最愛的「楓苳聚場」。
▲台中市豐東國中「楓苳聚場」,將圓形舞台區的牆面打開,以延伸平台由室內向室外串連起兩端,形成校園內的展演廊帶,團隊為米索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2021年德國iF設計獎收到52個參賽國、共9,509件作品參賽,評審團從1,744件設計獎作品中,再選出75件iF金質獎「Gold Award」,其中校園美感計畫「學美.美學」與其他5件台灣作品都獲得了該項殊榮,讓校園成為全民美感共學的場地,導入公部門的效益也已延伸到政府部門,讓我們期望台灣的公共場所能有更多的美感。
▲嘉義市嘉北國小「嘉北 Arc 音樂廳 」,團隊為小福砌設計x台灣田野工場。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