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疫苗公文。(圖/翻攝自PTT)
記者黃可昀/綜合報導
近日國產疫苗議題沸沸揚揚,有網友從電子採購網挖出「110年度研發COVID-19疫苗計畫專案財務查核」採購案,發現今年1月完成疫苗研發第一階段,5月完成第二階段,預定「6月底前完成計畫結案」,也難怪政府不願正面回應三期問題,因為原本就預定6月要結案。
原PO在PTT貼出疫苗採購案公文並發現4項事實,第一是政府提供每家廠商最高5億補助,鼓勵國內廠商自行研發疫苗,但這筆金額和國外相比少了很多,最後研發出疫苗的高端補助4.7億、聯亞3.7億;第二是政府2020年10月已和國內廠商國光、高端以及聯亞簽研發合約,依現況來看國光似乎研發失敗。
第三就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研發進度」,1月完成疫苗研發第一階段,5月完成第二階段,緊接著6月就要結案,「從頭到尾都沒有人說二期是等於二階段喔,但是6月就要結案了,代表再怎麼樣也不可能到三期吧」;第四則是本計畫委託會計師事務所查帳,費用為50萬元,行情比想像中便宜。
▲公文提到國產疫苗僅有短期保護力與安全性證實。(圖/翻攝自PTT)
此外原PO還發現另一個「COVID-19疫苗取得緊急使用授權後,國人接種之免疫持續性與不良反應評估」的標案,內容說明取得緊急使用授權的疫苗,「僅有短期保護力與安全性實證」。原PO實在不解,既然政府都已經知道緊急授權有風險,「那為何不買通過三期的疫苗,還是要強推國產疫苗?」
最後原PO提醒,標案文件有載明,研究單位進行疫苗施打後的持續性及反應追蹤,必須先「取得受試者知情同意」,民眾施打疫苗前簽同意書要看清楚,以免自己成為研究對象還不知情。
網友驚訝回應,「難怪今天公布簽約,不然6月到廠商就違約要賠錢囉」、「又補助又直接給訂單,還不用三期,穩賺」、「原來早就知道不會有第三期」、「你真的知道太多了」、「水好深啊」、「你各位就是三期試驗者啊,還在吵什麼」、「擴大二期是三小啦,國際沒有這個名詞啦。」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