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怡如/【監所防疫】強化科技設備 遠距訊問、行動接見

▲▼受刑人,監獄,鐵窗。(圖/資料照)

▲收容人數眾多且人員進出頻繁的矯正機關,必須強化院、檢及矯正機關等科技設備及資安維護,透過行動接見及遠距訊問,避免人員接觸。(圖/資料照)

2020年COVID-19以颶風般的速度與力道瘋狂襲擊世界各地,雖然不能完全掌握它的傳染途徑,但從確診個案之流病調查與實驗室檢測得知,藉由近距離飛沫、直接或間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口鼻分泌物,或無呼吸道防護下長時間與確診病人處於2公尺內之密閉空間裡,將增加人傳人之感染風險。

為了防疫,各國無不籲請民眾避免前往公共場所,且應維持社交距離(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然這些防疫措施對於環境封閉,收容人數眾多,人員進出頻繁的矯正機關而言,實屬不易。

2020年4月間,美國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對外表示,受到COVID-19擴散影響,美國聯邦監獄管理局(Bureau of Prisons, BOP)進入緊急狀態,並要求官員替適合居家監禁的囚犯辦理手續,14天隔離期滿馬上轉移回家監禁;而其他各州也有陸續採取「防疫釋囚」作法,試圖暫時緩解監獄內人滿為患的感染壓力。不只美國,包括泰國、南韓、英國等多個國家,陸續發生矯正機關因疫情淪陷,因此有提早釋放人犯以減少感染的新聞。

相較我國,矯正機關在2020年底收容人數高達58,362人,直至2021年4月間收容人數也達57,389人,隱然已成為防疫應注意的特定族群。疫情發生之初,法務部即要求矯正署訂定相關應變規範及啟動防範機制,除了遵循疾管署的指引,落實訪客管理與限制、工作人員生病不上班等措施外,也強化收容人健康管理,將發燒、急性呼吸道症狀、腹瀉、嗅覺及味覺異常等疑似感染症狀列為管理重點,且要求矯正機關職員與收容人需全面配戴口罩。

在空間場域部分,一方面推動「分艙分流機制」,若有新收容人或收容人因故外出返回機關時,應評估是否具有 COVID-19感染風險,若有高風險感染之收容人與一般收容人隔離;另一方面也暫停大型活動、取消平日接見及假日接見相關服務,合作社販賣部亦暫停服務,避免不明的染疫可能。

為避免因疫情的人流管制,進而影響收容人情緒及生活作息,除原有遠距接見及行動接見等服務外,也利用電話接見、手機視訊接見,或鼓勵收容人以Line錄製對於家屬思念、關懷短片等科技措施,使收容人及家屬仍能維持聯繫,以提供收容人心理健康支持。同時,也提高收容人平日購物金額上限,強化收容人伙食供應,使收容人不致因接見暫停而有物資欲望未能滿足的匱乏感。

另外,考量部分收容人家屬生活恐受疫情影響進而影響收容人情緒,法務部蔡清祥部長特別指示矯正署於4月初擴大推動「收容人援助家庭與關懷方案」,提供收容人家庭相關防疫物資、慰問金及口罩,使收容人無後顧之憂。上述措施除可避免因人員進出頻繁而增加染疫可能外,也穩定收容人情緒。

上述是針對矯正機關內部管理實施、以疾管署防疫指引為原則,並兼顧我國國情的監所防疫措施,但對於最有可能造成矯正機關人員與外界流動的「人犯提解」,雖然法務部及司法院曾共同召開「研商防疫期間通緝犯等人犯歸案事宜會議」,並達成以遠距訊問、就地訊問等保障被告聽審權的共識,並提及矯正機關如有停止接收新收、移監或借提寄禁收容人等防控措施,各院、檢、司法警察機關應配合,但仍然認為法院或檢察官如認有解送被告到庭訊問之必要者仍能提訊。

因遠距訊問需提前排程,且各矯正機關視訊系統因經費不足,仍有網路頻寬、設備新舊差異,導致訊問偶因設備不良未能續行,致使有少數法官、檢察官仍以提解人犯到庭的方式進行訊問,無形中造成人員流動的風險。尤其司法圈中也有律師、法警、書記官等染疫,此時提解人犯所造成的風險,無異開啟各監所的防疫破口。因此,如何挹注資源,強化院、檢及矯正機關等科技設備及資安維護,實屬防疫當下,不得不特為重視的問題。

好文推薦

柯怡如/戰勝疫情更須法律後援網支援

柯怡如/原因自由行為:原因自由,罪責己負

柯怡如/不顧警告登山踏浪傷亡,能申請國賠嗎

●柯怡如,台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台灣司法人權進步協會秘書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法律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