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解封景氣回溫,通貨膨脹也隨之而來。(圖/路透)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10日專電
美國通貨膨脹持續升溫,5月消費者物價年增5%,創近13年來最大漲幅,且高於市場預期。通膨率近期驟升與疫情緩和、經濟復甦相關,也攸關寬鬆貨幣政策是否轉向。
美國勞工部今天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5%,漲幅高於4月的4.2%及市場預期的4.7%,創2008年8月以來最高年增率;如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與能源,所謂的核心CPI較去年同期上漲3.8%,創1992年6月以來最大漲幅。
近兩個月CPI年增率竄升,部分因素在於去年同期美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重,多地實行封鎖措施,物價隨貨品與服務需求銳減而驟降。如今經濟環境丕變,低基期效應短期內可能持續影響通膨數據。
如與4月相比,美國5月CPI經季節調整上漲0.6%,漲幅高於市場預期的0.5%。
全球晶片短缺以致車廠減產之際,二手車價格較4月大漲7.3%,占整體CPI漲幅比例1/3。家具、機票、服飾等財貨價格也大幅上漲。
這些現象都與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密切相關。美國大規模施打疫苗後,防疫限制逐步鬆綁,疫情期間儲蓄增加的民眾積極外食、出遊。餐飲業因應原物料漲價、工資提升,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機票、租車及旅館訂房費用則隨旅遊需求回溫而竄升。
今年稍早通膨顯現升溫跡象時,投資人憂心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為維持物價穩定可能提前升息或縮減購債規模,以致股票與債券市場波動加劇。官員接連承諾經濟支持短期內不會縮減,憂慮才暫告平息。
但4月及5月物價漲幅超乎預期,可能令更多人懷疑這波物價漲勢是否屬於聯準會官員描述的短暫現象,並懷疑官員面對通膨升溫不為所動的意志究竟能持續多久。
聯準會設定的通膨目標為2%,決策參考指標並非勞工部公布的CPI,而是數值稍低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Core PCE)物價指數。這項數據4月年增率為3.1%,但官員已示意將容忍數值超出2%一段時間,貨幣政策維持到實現充分就業為止。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