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G7公報提台海、批大陸 中國就會真「倒」?

2021年06月15日 18:06

 ● 邵宗海/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公報宣言

根據台灣媒體的報導,七大工業國集團領袖峰會(G7)公報在2021年6月14日正式出爐,除了首度提及台海情勢,也清楚點名中國人權問題。

因為受到疫情影響,這次峰會以及G7國家領袖,幾乎在睽違了近2年之後,再次在倫敦首度面對面的舉行峰會,而中國問題也竟然成為這次會議重之又重的焦點。

其實對西方國家來說,中國大陸人權問題早已經「卡喉」一段時間,但回顧過去10年,在G7以及它的前身為G6的領袖宣言與公報上,也從未見到過有任何明確指責中國的文字。

即使在2019年6月,當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而同年8月在法國舉辦的G7領袖峰會上,它的會後宣言也只是重申下1984年移交香港的「中英聯合聲明」,主要在呼籲避免使用暴力。

▲G7高峰會。(圖/路透)

北京反應

但是,峰會公報一經公佈,幾乎很多國際媒體都指出,這是全球工業國集團領袖峰會自1975年成立以來,首次在峰會公報上納入被北京視為是「挑釁」、「介入中國內政」的「紅線議題」,因為除了台海、公報上尚納入新疆、與香港的人權問題。

譬如說,環球時報在6月14日當天就發表社評,指稱「這是西方大國最系統指責中國以及干涉中國事務的一次」。而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更是強硬回應,認為峰會公報是「歪曲事實」、「顛倒是非」,對中國內政橫加干涉。

▲環球時報發布社評抨擊G7峰會。(圖/翻攝自環球網)

峰會公報公佈之後 確有值得注意的幾個發展方向

第一、在營造G7大團結抗中之際,幾個歐盟重要國家,像是法國、德國及義大利的領導人在會後表現的態度卻是相對和緩。

法國總統馬克宏甚至強調:與中國的關係需要坦誠與尊重,「G7不是敵視中國的俱樂部」,不該誇大與中國的分歧,這樣說法有「踩剎車」的意味確是濃厚。馬克宏尚強調,現在各國與中國發展合作夥伴關係,需要坦誠與尊重,七國集團應該去直面分歧,但不能把這種分歧誇大。

而早就區別與美國對華政策有所不同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則表示:若相比於與中國「對抗」,她會更依賴於與中國合作,「峰會不是關於對抗什麼,而是關於我們代表了什麼」。

德國的媒體《圖片報》有稱,梅克爾不想讓外界認為G7是一個「反華集團」。梅克爾認為,G7支持「多邊主義的價值觀」,雖與中國存在著分歧,但在應對「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問題時,若將中國排除在外,永遠無法找到解決之道。

▲ 馬克宏和梅克爾。(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即使與美國在峰會之前已有「通氣」的英國,在態度上也見有「保留」。英國《金融時報》有指出,英國首相強森在峰會閉幕記者會上「拒絕提及具體的中國一詞」。英國《衛報》也有分析,G7想要在與中國的極端競爭和必要的合作共存中取得「正確的平衡」。是有這樣的看法:相比G7其他國家,歐洲領導人顯然在激怒中國的問題上更為謹慎。

即使以受邀國名義登上會後公報,也參與共同聲明擬定過程的韓國,並不是歐盟國家的一份子,但有韓方官員存事後表示:公報中提及台海、新疆及香港等問題,是會被認為加強牽制大陸。

而且更驚人的透露:韓國政府在簽署部分,並沒有指涉特定國家是誰,而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參與會議時,則始終未提及大陸相關議題。更說清楚一點:亞洲國家鑑於國家利益,對「親美」可以,對「制中」則為保留。

▲南韓總統文在寅。(圖/達志影像)

第二、G7峰會上,美國有建議成立「中國問題工作組」,但綜合外媒報導,所有G7領導人雖都參與對成立中國問題工作組的討論,但看法確是存在更多分歧。

像德國總理梅克爾事後有表示,她對成立特別工作組表示歡迎,但不想將其定義為反華行動。更別說法國總統馬克宏曾強調:「G7不是敵視中國的俱樂部」。

畢竟「峰會公報」是必經程序,不能不簽,而且彼此尚有不同看法陳述的空間,但是成立「中國問題工作組」,是接近「行動」階段,擺明就是要蠻幹,恐怕很多國家,除了日本之外,並不想被美國拖下水以免惹得一身騷。

▲G7高峰會。(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第三、北京這次很罕見的,竟然在不受美國刻意離間歐洲盟國與中國關係的影響下,透過《環球時報》的社評裡特別強調:「中國無須再對美國抱有幻想,但一定要把其他國家與美國區別對待」。

此外,社評中尚提到:這次峰會公報的措辭是比美方單獨攻擊中國時要緩和一些。社評尚特別舉出一個例子說:美國公開稱新疆發生了「種族滅絕」,但公報卻寫的是,「我們將推動我們的價值觀,包括呼籲中國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特別是在新疆以及『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規定的香港自由和高度自治方面。」說明已懂得不把歐盟國家等同美國。

▲歐洲國家、美國。(圖/路透社)

結論

如果社評真的反映北京的決策,認為這一切雖然反映出美國能帶動西方主要國家形成對中國的集體調門,但是它無法把其變成最極端的主張「七國化」或者「西方化」。

當它在最後尚肯定調「峰會公報」只是「美國主導、各方妥協的產物」,說明了北京在應對美國推動團體施壓時,不再像過去只是訴諸於民族主義情緒的反彈,而是更理性的看到了對方是有「破口」可鑽。

當然如再看中俄「結盟」已隱然成形,尚可把美國最頭痛的伊朗拉進反美陣營裡,加上國際貿易以美元為結算單位已開始呈現移位,冷戰時期的對峙又再形成。國際兩大集團的對抗雖不為我們所樂見,但僅因G7一紙公報,便認定中國會「倒」,恐怕也太過於樂觀。

熱門點閱》

► 楊智傑/國際疫苗須政府簽約原因 廠商希望民事免責?

► 疫情下心聲》台大醫院行政:政府對醫院提撥資源過於「嚴格」

► 楊岡儒/《疫苗採購審查》是保障人民 還是卡關?

► 等待疫苗的不只台灣!心嚮「善良、勇敢、心懷感恩」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