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生技公司CureVac研發COVID-19疫苗稱為CVnCoV。(示意圖/路透)
記者鄒鎮宇/綜合報導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投資的德國生技大廠CureVac所製的CVnCoV疫苗,在三期檢測中保護效力僅47%,遠低於其他疫苗。對此,政大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副教授、疾管署人體研究倫理審查會委員劉宏恩向
政府喊話,未做三期的國產疫苗防護力未知,若為民眾施打,會產生「錯誤的安全感」。
劉宏恩表示,德國藥廠CureVac與全球製藥巨擘GSK、拜耳等大廠共同合作,並獲得比爾蓋茲基金會注資的新冠肺炎疫苗CVnCoV,卻在「三期」試驗中分析保護力僅47%,未達設定目標。
劉宏恩指出,CVnCoV疫苗在一期、二期的中和抗體效價數值達標又漂亮。由此可知,「僅從二期試驗於實驗室檢測得到的中和抗體效價去『推論』這個疫苗的效果,這個『推論』仍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我們並不清楚接受注射的民眾受到保護(避免染疫或重症)的效果將有多大。」
▲劉宏恩認為,國產疫苗未進行三期,防護效力的不確定性可能對社會防疫有害。(示意圖/記者湯興漢攝)
劉宏恩強調,他不反對台灣國產疫苗,但疫苗的防護效力不確定,恐怕會讓接種的民眾產生「錯誤的安全感」,也會讓政府在下防疫決策時,難以正確評估群體免疫目標的門檻,或者是否隔離或解封的決定。
「這是科學問題也是嚴肅的政策問題」,劉宏恩認為,國產疫苗防護效力的不確定性可能對社會防疫有害,應該重視,而不是愛台灣與否或台灣生技產業重不重要的問題而已。
最後,劉宏恩向政府喊話,若將「保護效力不確定」的國產疫苗施打,過一段時間才發現臨床效果不佳,「到時候引發的社會信任問題與政治風暴,以及對國內生技產業的破壞力,會讓現在的國產疫苗爭議只是小菜一碟而已。很多事情要看遠一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