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回家的食物你也會先用酒精狂噴一波嗎?(示意圖/記者周姈姈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三級警戒延長再延長,為避免出門,到超市買食材當起小當家,或是叫現成外送更方便,但一拿進家門的食物,總是習慣性對著外包裝狂噴酒精消毒嗎?看在重症醫師黃軒眼裡真的三條線,他表示,病毒主要靠飛沫傳染,而非食物傳播,再三提醒,應該「洗手而非洗食物包裝」,反問網友「你不會拿食物去挖鼻孔吧?」
重症醫師黃軒今早在臉書分享,常看到有人對著外送員送來的食物包裝不斷噴酒精,讓他傻眼臉上三條線,「天啊!你們不是要吃東西嗎?為什麼對食物的外包裝一直噴消毒酒精,你又不是吃盒子,也不是吃塑膠袋。」他解釋,新冠病毒仍是飛沫傳播,主要途經並非靠食物傳播。且根據美國CDC指出,目前並沒有與食物包裝或購物袋傳播的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在不同材質表面存活時間不一樣,黃軒解釋,病毒在紙板上可存活24小時、布料上最多可存活2天、玻璃可長達4天,塑料材質上甚至可存活3~7天。但在食品上不會傳播,他說「這些研究是在標準化的實驗室條件下,刻意完成的結果」,因此再三提醒,接觸到物品,記得消毒洗手,而非只是消毒包裝表面的病毒。
▲各項食材中並沒有活細胞讓病毒存活。(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黃軒接著說,現實世界中,病毒若要存在食品包裝上數量也非常少,加上對溫度也很敏感,「更何況新冠病毒在人體外不能存活」,需要活體內豐富的天菜-ACE2,才能活躍存活下去。在豬肉、魚肉及蔬果內,並沒有ACE2活的細胞,你正在吃的食物中,也不會有活病毒,「最多只剩下病毒屍體而已」。
想要吃得安心,黃軒分享,食品購回後,可直接從包裝中取出食物,並遵守飯前洗手、飯後丟飯盒或包裝後也要洗手,「洗你的手,不是冼你的食物或包裝」。食物及包裝不會對你飛沫傳播,也不會有人拿這2樣去挖鼻孔,但手指肯定會反射性、毫不自覺的去挖。
▲醫師提醒,勤洗手才是根本之道。(示意圖/123RF)
此外,黃軒也建議,請勿使用漂白水、氨水、肥皂水、酒精或其他消毒劑直接噴灑食物,前兩者狂噴食物包裝,恐有氯氨氣體超標的疑慮。任何不需要的食品包裝或購物袋,可以丟棄至適當的回收,然後一定要再洗手。
黃軒強調,食品或食品包裝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仍需要多方研究報告,但以目前資料顯示「風險極低」。唯有好好養成勤洗雙手的好習慣,而不是勤洗食品或包裝的慌亂。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