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姐一開始耳後因口罩繩摩擦便開始紅腫發熱,隔週發現已結痂,不料最後更泛紫化膿,醫生說傷口已呈局部蜂窩性組織炎,便以抗生素療程加上藥膏外敷,5天後才康復。(圖/民眾提供)
記者蔡佩旻/雲林報導
自新冠狀病毒疫情肆虐以來,所有人都必須戴上口罩加強防疫,對於上班族來說,更是一戴就超過8小時,長時間下來耳朵就出現紅腫、疼痛、發炎等情形。雲林一名門市小姐因長時間戴口罩,不僅造成耳後發炎,擦藥後傷口更化膿了才就醫,已呈蜂窩性組織炎,醫師見狀隨即開立抗生素處方,按時服用5天後康復。
新冠狀病毒疫情以來民眾大多已習慣戴口罩,雖偶有傳出一時不注意口罩帶摩擦爾後造成不適的案例,但雲林縣這名陳小姐一個不小心,卻讓傷口成了豐窩性組織炎。陳小姐表示,因需要面對客人,平時除了戴上護目鏡之外,有時也會戴2層口罩,工作一整天下來戴口罩的時間都超過8小時。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醫師許紹軒表示,根據照片推測,應是口罩鬆緊帶反覆長時間摩擦,造成皮膚表面造成微小傷口,不完整的皮膚屏障造成細菌侵入,造成局部輕微性的蜂窩性組織炎。(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陳小姐指出,一開始耳後因口罩繩摩擦便開始紅腫發熱,隔週發現已結痂,只有碰到時會痛,以為結痂沒事了便不以為意,自行擦藥後沒想到硬塊雖然軟化,但卻開始積水,最後更泛紫化膿,嚇一大跳趕緊就醫,醫生說傷口已呈局部蜂窩性組織炎,便以抗生素療程加上藥膏外敷,5天後才康復。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耳鼻喉科醫師林其懋說明,建議皮膚較免感的民眾,可以預防性避免受傷,除可以在口罩鬆緊帶接觸的部位塗抹乳液,也盡量不要將口罩往下拉。(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醫師許紹軒表示,根據照片推測,應是口罩鬆緊帶反覆長時間摩擦,造成皮膚表面造成微小傷口,不完整的皮膚屏障造成細菌侵入,造成局部輕微性的蜂窩性組織炎,皮膚組織發紅、腫脹甚至有組織液流出的狀況,此症狀經過治療及傷口照護數日後可恢復癒合。
▲斗南鎮的簡先生則是拿雲林全中運贈送的運動手環來使用,運動手環有三個釦子能調整鬆緊,還蠻方便。(圖/記者蔡佩旻攝)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耳鼻喉科醫師林其懋說明,建議皮膚較敏感的民眾,可以預防性避免受傷,除可以在口罩鬆緊帶接觸的部位塗抹乳液,也盡量不要將口罩往下拉。也能參考市面減壓護耳套,或購買藥局販售的人工皮來貼之外,網友在網路分享的創意道具都可嘗試。
▲上班族張小姐分享,之前受傷時,等到有感覺痛已經是紅腫破皮狀況,後來隨手拿了耳機收納釦來使用,效果很好,就一直用到現在。(圖/記者蔡佩旻攝)
斗六一名上班族張小姐分享,長時間戴口罩所造成的耳後疼痛一開始是不自知的,之前受傷時,等到有感覺痛已經是紅腫破皮狀況,後來隨手拿了耳機收納釦來使用,效果很好,就一直用到現在。另名簡先生則是拿雲林全中運贈送的運動手環來使用,運動手環有三個釦子能調整鬆緊,還蠻方便。
▲上班族張小姐分享隨手拿了耳機收納釦來使用,效果很好,就一直用到現在。(圖/記者蔡佩旻攝)
【其他新聞】
►獨/雲林「夜市微解封」首映場示範 西螺公所批「不要來」夭折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