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東岸洋流影響防衛? 張競:作戰環境複雜非三言兩語說得清

▲▼台東小野柳,富岡地質公園。(圖/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南華早報》刊文稱,台灣東岸洋流影響我軍事防衛。(圖/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港媒《南華早報》日前刊文稱,流經臺灣東岸黑潮(Kuroshio)受琉球周邊海底火山運動,影響導致水溫產生變化,對潛艦作戰產生衝擊,影響臺灣軍事防衛佈局。對此,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表示,洋流與潮汐對於潛艦運動產生限制,或是干擾魚雷性能,都要與水深以及水域寬度密切相關,「軍事作戰環境問題複雜,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

▲▼中國094型長征-10號核潛艦,圖為2019年4月23日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海上閱兵。(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解放軍094型長征-10號核潛艦。(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對於《南華早報》的專題報導,張競將內容中的部分觀點逐條分析。報導提到,「Collin Koh, a research fellow with the 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in Singapore, said the PLA Navy Submarines Academy had spent more than a decade studying the impact of the Kuroshio Current on submarine operations.」

張競認為,從中國大陸解放軍海軍開始建立潛艦部隊,就會同時進行水文資料蒐集與研析其對潛艦作戰所產生衝擊,並且範圍亦不僅限於親潮與黑潮,並且就我所理解,參與這個相關研究學術團隊,其實遠超過解放軍潛艦學院。

整個中國大陸對於海洋環境科學研究涵蓋領域,涉及其中包括漁業撈捕與養殖之生物資源經營,再加上非生物資源上探油與礦物採集,此外亦與氣候氣象觀測、海象預報、河海工程、航標設置以及其他人類海洋活動密切相關。

張競指出,水文環境對於海軍作戰所產生影響之研究項目,並不會僅由潛艦學院關起門來閉門造車,而且其所進行過之長遠期程,亦將遠超乎外界想像。同時這些海洋環境研究,在各個不同科學研究單位之間都會資訊共享,相互切磋與交換研究成果。所以吾人觀察中國大陸這些科學活動時,視野必須擴大,才能夠理解掌握整個面向。

▲▼解放軍新型核潛艦2019年4月23日在青島參加海上閱兵式。(圖/新華社網路平台)

▲解放軍新型核潛艦在青島參加海上閱兵式。(圖/新華社網路平台)

報導稱,「The east coast of Taiwan will become the key battlefield if a Taiwan contingency [an attack from the mainland] happens.」張競則認為此種說法恐怕也有問題。張競提到,中共對臺動武,東部是否為必經之途,能否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大家可以仔細思考一下。東部海運活動狀況,再考量東部海域相關港口承接運輸重要戰略物資進口數量,講得更明白些,天然氣、原油以及燃煤,然後加上大宗物資食糧穀物,都是在那邊進口下卸,東部還是西部港口,只要理解到沒有航運活動,就不會存在潛艦威脅。

張競表示,潛艦作戰是跟著航運目標軌跡進行兵力部署,而不是專挑軟柿子吃,找個有利海域,但卻沒有航運活動,傻傻地守株待兔,但就是沒有瞎了眼睛的兔子來撞樹。

對於報導提到的,「The PLA has conducted submarine drills in waters near the east coast of Taiwan, where the mean depth is over 1,000 metres,」張競表示,「天哪!問題不在於水深,而是在於有沒有目標!要是解放軍潛艦部隊花費九牛二虎之地,到達東部海域完成兵力部署,卻傻傻地等不到目標,這才是鬧出大笑話呢! 」

至於報導提及,「In the 1970s, the then Kuomintang administration realised its defences on the west coast of Taiwan Strait that face the Chinese mainland were vulnerable to attack due to the shallow waters in the area and shifted key bases to the east – which are easier to defend.」
張競認為,這句話實在是有些讓人看不明白,就臺灣整體防衛態勢來說,其實並無將大量關鍵基地(key bases)東遷情事,至少就目前東部與西部兵力配比來看,實際狀況並不是如此,「誠然在東部確實是認真建設海空軍基地,但此與西岸水淺因此容易受到破壞,實在讓人看不出其中因果關係,因為水淺所以會讓臺灣西岸難以防守,所以要將基地搬遷到東岸,因為這邊比較好防守,這個更讓人丈二金剛摸不到頭腦!」

令張競感到更不可思議的則是報導稱,「The calculation that the US would intervene in a cross strait war is the key reason behind the formation of the powerful amphibious strike group … Well, the only place the PLA marines could land and the huge ships could operate is the east coast because of its water depth.」

張競建議,講這句話的軍事專家,好好去查閱戰史,兩棲作戰是根據後續陸上作戰需求來挑灘頭,避免必須當面攻堅,儘量是在天時(亦就是氣象)與地利條件有利,再加上登陸目標區灘頭防禦薄弱,趁虛而入站穩腳步,然後再繼續突穿敵方防線擴大戰果。

張競強調,「這些兩棲兵力艦艇在臺灣海峽開來開去,從艦艇登陸部隊兵力換乘到陸戰隊兩棲輸具亦不成問題,由甲板起飛各種旋翼機兵力更不受水深影響,真是要讓再說一聲幫幫忙,真是不要胡亂講! 」

此外,針對報導提及,「To prepare for a possible war, Lu said the mainland Chinese, US and Taiwanese had all sent ships to carry out a hydrological survey off the east coast of Taiwan.」張競提到,水文調查是要仰賴專業性之水文調查艦艇,或是具備海洋環境調查作業能量之測量作業艦艇。由其他海軍艦艇或是軍用海洋偵巡機所附帶進行之水文調查作業,在資料數量與調查精度上,都無法與專業艦艇相互比擬。

但不論是我們本身、美國以及中國大陸,在臺灣東部海域進行水文調查之作業密度,是否歷經全年各個不同季節?是否在海域涵蓋範圍與海面航運活動相互配合?假若是像沾醬油般偶而為之,這種三天打魚五天曬網作法,在軍事上掌握海洋作戰環境要素,到底是否足夠,其實更值得思索!

張競強調,洋流與潮汐對於潛艦運動產生限制,或是干擾魚雷性能,都要與水深以及水域寬度密切相關。在開闊大洋水域,洋流與潮汐效應是會被稀釋,但狹窄水道,水深若是有限,再加上急速流向又不穩定之洋流,「那可就是要人老命!」

張競呼籲,在解讀「The report said these changes could help submarines to conduct offensive operations, but if they came under attack and tried to escape back to the Chinese mainland, it would be harder to escape because they would be running against the current.”以及“The report also said that eddies and reverse flows would affect the course of torpedoes fired under water and could see them missing their targets without adjustments being made.」時,必須注意到這是有前提條件之論述,不同水域會有不同程度之效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軍武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