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目前已有AZ混打BNT的研究,而國內目前以AZ+莫德納進行試驗。(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張乃文/台北報導
有鑑於國外研究「混打」新冠疫苗,保護力更高,台灣目前雖尚未開放混打,但針對現有廠牌「AZ+莫德納」已著手進行試驗。不過,即便結果出爐,也通過預防接種委員會專家認可,一切仍須經指揮中心點頭後才有可能開放;國內要想順利執行混打,不僅是安全性的考量,還有疫苗購買等問題須顧慮。
對於國內混打疫苗呼聲高,雖然國際目前已經有AZ+BNT的研究,但同為mRNA疫苗的莫德納,已知有瑞典日前發表的研究報告,因此目前尚須等待台大醫院等醫學中心的小規模試驗出爐。不過,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黃高彬認為,國外已經做了不少mRNA的相關研究,且台灣疫苗施打數目甚至沒有國外多,基本上引用其他國家的結果即可。
「最後可執行混打的機會應該很大」黃高彬指出,等待試驗至少還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對實際的情況來說太慢,且相當浪費時間。他直言,台灣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時間,要盡速將疫苗施打率提高,且目前看起來,混打除了增加少許的副作用,並沒有壞處。
消息人士表示,開放混打與否之所以要再經過國內醫學中心試驗、呈報給接種委員會專家討論,是源自於指揮中心的要求。且即便結果出爐,專家們也達成共識後,也不代表可以直接開放,因為最終決定權仍在指揮中心,還須考量疫苗購買不易、數量及國安問題等,防疫視同作戰。
▲指揮中心尚未開放混打,但國內近期傳出多起施打AZ後,第二劑成功施打莫德納的亂象。(圖/記者李毓康攝)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日前曾提到,因為台灣目前可進行混打的廠牌的主要是AZ+莫德納,但國際尚未有這樣的組合。有幾家醫學中心已經著手進行試驗,目前台大及長庚醫院已開始,而兩家醫學中心的實驗設計不太相同,為了不重複,長庚也會較晚一些,初估2、3個月後會有結果。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在先前AZ加上BNT混打研究報告出爐後,指揮中心疫苗諮詢小組就做過討論,討論過程為意見表述,但通常都是用共識決,而不是投票決議。先前會議經過溝通討論後,專家都認同A+B施打模式,一定比A+A更理想,但是否能直接延伸,變成A+M(莫德納),因為現在沒有實證資料,也無法直接推論。
張上淳提到,為了確認混打可行性,國內已著手進行A+A、A+M與M+M研究,預計3個月有結果。國外近日也有小規模A+M研究,受試者約80人,其中30多人注射A+A、50多人注射A+M,抗體檢驗結果前出爐,「的確看來後者效果比前者好」,疫苗諮詢小組近期也會召開會議,去看是否要進行A+M注射。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也補充,世衛沒有建議可以混打,也沒有說不可以,一切都尊重疫苗到貨情形與各國研究,希望有本土實證後,可以提供安全性、有效性數據,作為政策改變參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