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院內感染5大高風險群「醫師只排第五」 最易中鏢場所曝光

▲▼璩大成出席台北榮總新冠肺炎研討會。(圖/翻攝台北榮總Youtube)

▲驚!院內感染5大高風險群「醫師只排第五」,最易中鏢場所曝光。(圖/翻攝台北榮總Youtube,下同)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爆發社區感染以來,已有1.3萬人確診、700多人死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副院長璩大成今(17)日出席台北榮總研討會分享防疫經驗,並分析全台院內感染事件,更提到5類高風險群,醫護人員雖上榜,但因原本就有做好防護措施,人數相較其他族群來得少。

璩大成縱整5月11日爆發社區感染以來院內感染事件,發現全台院內感染高達30件之多,合計290人,匡列人數4190人。確診者以台北市174人最多、新北市54人次之,桃園市、彰化縣也分別有41人與17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依照染疫人員類別區分,以病患104人最多,其他醫院員工也有83人,陪病家屬49人,反而是風險較高的醫師、護理師,因為原本就有做好防護,僅也分別有11人與43人染疫。

▲▼璩大成出席台北榮總新冠肺炎研討會。(圖/翻攝台北榮總Youtube)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副院長璩大成今(17)日出席台北榮總研討會分享防疫經驗。

璩大成提到,發生院內感染的醫院,以區域醫院最多,發生場域可分佈於病房、急診、血液透析室、護理師家、辦公室與清潔班。而指標個案分布則以醫護、照服員與病患分別佔比25%最高,醫院員工則有19%、清潔外包13%、陪病家屬12%,篩檢民眾則有6%。

院內感染類型分四種,像是家人接觸者、社區肺炎病人陰轉陽,另外,能自由進出病房的家人、看護、外傭,也可能從社區帶入病毒。新設的防疫採檢工作站,由於流程動線因地制宜,未能充分執行感管,也容易在脫除隔離衣時時造成污染。

最後,璩大成提到,院內感染確診者可能在潛伏期就到社區或他院活動,因此要把該院確診數乘上4~5倍,才是確切傳染人數。

▲▼璩大成出席台北榮總新冠肺炎研討會。(圖/翻攝台北榮總Youtube)

▲璩大成整理社區感染爆發以來每日確診數。

新冠疫情爆發社區感染之初,重症照顧也一度受到關注。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也在研討會中分享重症治療流程,確診者從發病到住到加護病房約9至10天,其中又以年長者,有糖尿病、心臟病等共病者為高風險群。

台灣第二波疫情爆發後,台北榮總共收治250名確診個案,其中182人收治在普通專責病房,68人則進道專責加護病房,因應重症確診數爆量,台北榮總也在短短20天內加開33張重症專責病床因應。

陳育民說,住到重症專責病房的病患中,有53人病況嚴重需要插管,其中有12%死亡、24.5%拔管成功,另有17.3%病人仍在使用呼吸器中。而從2020年4月至今,北榮共有5名病患使用葉克膜,經治療後成功移除率達8成。此外,就算3成個案重症個案都是外院轉入,北榮新冠病患住院期間死亡率仍為19.1%,相較於全球重症病人28.1%低上許多。

▲▼璩大成出席台北榮總新冠肺炎研討會。(圖/翻攝台北榮總Youtube)

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分享重症照顧經驗。

台灣近日疫情趨緩,今(17)日確診數更掉回個位數,但新冠疫情仍是長久戰役,加上Delta變異株在全球興起,醫院無不嚴陣以待。

陳育民提到,為了防堵疫情捲土重來,醫院可以提早制定計劃,針對4S:空間(Space)、工作人員(staff)、補給(supplies)與系統(system)做因應,也可以考慮對高風險患者增加疫苗接種次數,並針對新興傳染病規劃負壓病房,才能降低重症負擔。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