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感染原難追!中正大學建台灣病原資料庫 加快辨識病毒來源

2021年07月27日 12:06

▲▼      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黃耀廷著手建置「台灣病原體在地資料庫」,讓台灣在面對下一波傳染疾病時,能一次完整掃描上億個基因碎片,找出個案不明感染原因。   。(圖/中正大學提供)

▲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黃耀廷著手建置「台灣病原體在地資料庫」,讓台灣在面對下一波傳染疾病時,能一次完整掃描上億個基因碎片,找出個案不明感染原因。(圖/中正大學提供)

記者崔至雲/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黃耀廷長年研究感染微生物基因定序,看見醫院臨床追蹤不明感染原因的困境,近期著手建置「台灣病原體在地資料庫」,可望讓台灣面對下一波傳染疾病時,能加快辨識感染病原。

黃耀廷說,病原追蹤有多重要,除了分析致病、致死的病原體,還可找出相近的群聚,以及辨識新出現的變異。

黃耀廷指出,要知道是什麼病原體感染的,必須判讀基因序列,但背後一定要有龐大的微生物資料庫。這次台灣疫情中,病人染疫後常因免疫力下降而被其他病原體再侵入,不僅增加治療困難度,且還有難以判斷感染源的個案,突顯台灣基因定序技術雖能一次完整掃描上億個基因碎片,但最缺少的還是一個全面性的在地資料庫。

黃耀廷強調,臨床也常發生急重症病人出現不明原因發燒、肺炎等症狀,醫師無法第一時間確認病原體,只能根據經驗判斷或使用傳統病原體培養技術,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

黃耀廷表示,過去台灣微生物基因定序大多侷限在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常見菌種,當遇到新亞種或罕見菌時,光是正確鑑定就有困難,即便鑑定出來,醫師依然仰賴歐美國家常見抗藥性的統計資料用藥。

然而,所有病原體都有在地化的傾向。「每個國家從水土環境、食物、抗生素使用不同,就會孕育出特有的病原體」,黃耀廷6年前與台中榮總感染科醫師合作抗藥菌株研究,就發現台灣有些病原體的基因序列和國外長得不太一樣,甚至發展出在地抗藥性的突變菌株,參考歐美資料治療的效果自然打折,於是讓他決定動手建立在地資料庫。

該資料庫預計一年後完成,提供醫院發展精準醫療的一個新選擇。黃耀廷表示,不僅將幫助醫師即時找出重症或危險族群感染的病原體,也能追蹤台灣特有的抗藥基因,讓投藥更加精準,甚至當出現新興疾病時,用來比對相似的基因和可能的來源,以及預防疫情擴散。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