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來了/首隻「走私」貓熊命運悲苦 34年復育「瀕危到易危」

 記者任以芳/成都報導

四川大貓熊在地球上生存至少800萬年,堪稱是「活化石」的黑白國寶曾一度面臨絕種危機,多年來大陸政府積極保育,終於讓大貓熊從瀕危變易危。但回顧過去歷史,野生大貓熊從1986年被人發現後,命運相當坎坷。其中,全世界首隻被走私到美國的貓熊蘇琳,才一歲多魂斷異鄉,其他留在大陸的野生貓熊慘遭各國獵人屠殺,差點滅絕。

大貓熊萌萌模樣紅遍全球,2013年CNN評選世界最可愛動物排行榜,第一名沙漠狐、第二名菲律賓眼鏡猴,大貓熊是排名第三。到底黑白大貓熊怎麽被世界發現?故事開端得從一位法國傳教士說起。

▲▼成都專題、大貓熊、法國傳教士譚衛道是全球第一個發現貓熊的人、貓熊夫人露絲、蘇琳(首隻被走私貓熊)、姬姬大陸第一隻交換出國的貓熊            。(圖/翻攝 成都貓熊博物館)

▲法國傳教士譚衛道(中文名)是全球第一個發現貓熊的人。(圖/翻攝 成都貓熊博物館)

第一個發現貓熊的人

1862年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德(法語:Armand David),中文名是譚衛道。當年被派到北京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動物學資料,當他得知四川西北部蘊藏大陸近四分之一的物種,包含許多奇珍異獸,立刻出發前往寶興縣。

1869年春天,譚衛道在李姓村民家發現一張黑白相間的動物皮毛,當地人稱這個神秘物種是白熊、花熊或竹熊,性格溫順不傷人。譚衛道心想如果能解密新種,將是揚名世界的好機會,他前後兩次花錢請人抓貓熊。

成都貓熊博物館人員介紹,「當時第一隻被抓到貓熊被獵人活活弄死,第二隻被譚衛道養在竹籠餵養還是死亡。」無法把黑白熊帶回法國,譚衛道把貓熊的皮做成標本,送回法國巴黎的國家博物館展出。

後來,法國博物館主任米勒·愛德華茲研究認為,「黑白熊」不是貓也不是熊,和大陸西藏發現的小貓熊相似,取名為大貓熊。從此,野生大貓熊開始遭到無止盡追殺和騷擾,不少外國好奇的獵人跑來四川專門捕殺、拍照留影大貓熊。

▲▼成都專題、大貓熊、法國傳教士譚衛道是全球第一個發現貓熊的人、貓熊夫人露絲、蘇琳(首隻被走私貓熊)、姬姬大陸第一隻交換出國的貓熊            。(圖/翻攝 成都貓熊博物館)

▲貓熊夫人露絲和蘇琳貓熊)。(圖/翻攝 成都貓熊博物館)

首隻被走私的「蘇琳貓熊」

當時資訊不發達,貓熊影像資料十分少,變得十分珍稀。為了一睹真面目,西方各國有許多獵人、探險家想辦法進入四川,買通當地人去獵殺貓熊,以及留下大量的合影。

當時,一名美國設計師露絲·哈克尼斯來到四川,她的丈夫立志要抓大貓熊,最後染病身亡。傷心的露絲決定留下完成丈夫的遺願,並且成立一支貓熊探險隊。

▲▼成都專題、大貓熊、法國傳教士譚衛道是全球第一個發現貓熊的人、貓熊夫人露絲、蘇琳(首隻被走私貓熊)、姬姬大陸第一隻交換出國的貓熊            。(圖/翻攝 成都貓熊博物館)

▲可憐小蘇琳病逝時只有一歲多。(圖/翻攝 成都貓熊博物館)

1936年11月9日,探險隊在汶川一處古老樹洞發現剛出生幾個月幼仔貓熊,而後被取名為「蘇琳」。露絲透過關係取得特別通行證,偽裝成寵物狗的「蘇琳」成為第一隻走私到美國的貓熊。

來到美國後,「蘇琳」被媒體大肆報導,掀起貓熊熱。被稱為「貓熊夫人」的露絲以8750美金的代價把「蘇琳」賣給芝加哥動物園。從此,第一隻活體大貓熊走入公眾視野,只要有展出貓熊時間,高達數萬人買高價票來觀看。

最後,可憐的「蘇琳」因水土不服常生病,1938年的愚人節,1歲多的「蘇琳」結束漂流異鄉的悲苦的命運。

▲▼成都專題、大貓熊、法國傳教士譚衛道是全球第一個發現貓熊的人、貓熊夫人露絲、蘇琳(首隻被走私貓熊)、姬姬大陸第一隻交換出國的貓熊            。(圖/翻攝 成都貓熊博物館)

▲姬姬是大陸第一隻被交換出國的大貓熊 。(圖/翻攝 成都貓熊博物館)

第一隻被交換的貓熊「姬姬」

1958年5月,奧地利商人德默爾用肯亞3頭長頸鹿、2頭犀牛、2頭河馬和2頭斑馬,與北京動物園換得一隻熊貓,就是鼎鼎大名的「姬姬」。在此之前,海默·德勒與美國一家動物園私簽協議,貓熊到手以25000美金售出。

成都貓熊博物館人員介紹,「由於種種原因,美國禁止大熊貓入境。德默爾帶著姬姬在歐洲巡展。1958年,貓熊姬姬落戶倫敦動物園成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成都專題、大貓熊、法國傳教士譚衛道是全球第一個發現貓熊的人、貓熊夫人露絲、蘇琳(首隻被走私貓熊)、姬姬大陸第一隻交換出國的貓熊            。(圖/翻攝 成都貓熊博物館)

▲姬姬在英國動物園受到高規格對待。(圖/翻攝 成都貓熊博物館)

資料記載,貓熊姬姬曾被竹子畫傷眼睛,手術後確定性別是女生。倫敦動物園也曾幫「姬姬」找對象,無奈「姬姬」與莫斯科動物園的「安安」不來電。1974年夏天,14歲「姬姬」保持處子之身安靜離世。

儘管「姬姬」離開了,她的身影永遠被保留在世間,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以「姬姬」為原型製作會旗會徽。這隻熊貓圖案全世界,「姬姬」成了保護地球生物代表性LOGO。

▲▼成都專題、大貓熊、貓熊文創             。(圖/記者任以芳攝)

▲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大熊貓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圖/記者任以芳攝)

陸復育貓熊「瀕危變易危」

自古以來野生大貓熊交配本來就不容易,上個世紀80年代起,大陸開始重視貓熊「房事」。建於1987年的成都大貓熊繁育研究基地,從最初6隻大貓熊,已經培育到217隻,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大熊貓人工圈養群體。

日前,大貓熊也降級,從瀕危變易危。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吳永勝表示,這是好事,證明對於大貓熊的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他也強調,「降級並不等於降低保護的力度,必須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把(大貓熊)的保護工作做好。」

大陸秦嶺、岷山、祁萊山、大相嶺、小相嶺和涼山六大山系有野生大熊貓分布。大陸1963年建立大貓熊自然保護區,常年巡邏搶救生病或飢餓的大貓熊,阻止非法獵捕行為。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大熊貓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回顧150多年前,法國傳教士譚衛道發現大貓熊存在後,野生大貓熊陸續慘遭國外獵人屠殺多年甚至被走私。如今在大陸努力預付情況下,終於能受到完整保護。資料顯示野生大貓熊復育已多達1800多隻,可以繼續在森林裡悠遊生存。

▼大貓熊從瀕危降級到易危。(圖/記者任以芳攝)

▲▼成都專題、大貓熊、貓熊文創             。(圖/記者任以芳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