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要立什麼?初老詛咒看太多 她定義:30歲是另一次出生

▲▼毛曉彤外型甜美《三十而已》。(圖/八大提供)

▲「30歲」一直是常熱主題。(圖/八大提供)

文/柯采岑

摘自/悅知文化《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

做內容很長一段時間,三十歲一直是常熱主題,為著是,人人都可能即將三十歲,人人都想像過三十歲,人人都擁有過三十歲。人總會長大,而下一代, 也會即將三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十歲主題翻身轉世,推陳出新,像書店暢銷排行榜,經典歷久不衰,諸如《祕密》一類,有百刷本事,人人都需要,像順路拜佛,必須求個安慰。昔有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的程又青談初老,洋洋灑灑寫下五十條初老症狀, 從小腹多出一攤肉,再到對完美起疑,對不完美深信不疑;今有中劇《三十而已》,開場即是,三個即將三十歲的女人迎來各自一天—其中有對三十而立的抵抗,誰說三十必須而立,不過是三十而已。

於是我驚覺,《我可能不會愛你》已是將近十年前的電視劇,現在的三十不再是女子的初老焦慮,兼且要被毛茸茸的怪物追趕在後(現在回頭看,那怪物不很明擺著影射婚姻嗎),而是而立的重新想像—我要立的究竟是什麼東西?

理解這一點以後,我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視角已然不同。

▲▼毛曉彤外型甜美《三十而已》。(圖/八大提供)

▲《三十而已》開場即是,三個即將三十歲的女人迎來各自一天。(圖/八大提供)

回想二十幾歲,剛做編輯,寫過許多揣測三十歲的文章,當年雖無經驗, 起碼還能訪談周遭友人,好險想像人設也並不困難。我發現三十普遍追求的, 實與二十幾歲無太大差異,不過是要到更進階的東西—說實話,已過了願意將就,或是甘願普通的年紀,無論生活、交友、關係、事業、家庭,總之就是要好,還要更好一點,並且理解,自己已有能力做到。

曾浪漫想過,要在三十歲到來之前,給自己寫封文情並茂的信,畢竟人一生只有一次三十。信是沒寫成,三十就匆匆報到。

怎麼說,這倒是也很三十歲。

當時想寫下的東西,更接近儀式性的祝禱吧—三十歲以後,無論如何, 去做理想中的大人。不再害怕長大,並且明白長大的意義,其實不過是更有意願去承擔,去解難題。Problem-solving,不再只是數學算式,而有其生活意義。

總之是,事事奮力而為,但也要越來越尊重並接納自己的狀態,理解自己在乎什麼,什麼會讓自己真正快樂。身體的狀態能負荷到哪裡,什麼東西要, 什麼東西不要,辨別什麼是「挑戰」,而什麼叫做「受傷」。全心全意地,去把自己給照顧好。在每個關於自己的節點之上,都更細緻處理,再往下鑽得更深一些。

而在往後的每一天裡,試圖去過如常可愛的一天。這是心願,也是實踐— 在看似平凡的每一天,每一個當下,告訴自己,我想要,也能夠創造我真正喜歡的日子。

凡事奮力,在奮力中理解與觀照自己,去養成一種對事物理解的清明,去當一個願意創造,也有能力給予愛的人。把每一天活出可愛,我要當成是給三十歲的祝福與啟示。

▲心靈,好友,女性,聚會,生活,心靈雞湯,朋友。(圖/unplash)

▲「把每一天活出可愛,我要當成是給三十歲的祝福與啟示。」(示意圖/unplash)

而三十歲,能算上一句老了吧。

年老色衰、老氣橫秋、老態龍鐘、老驥伏櫪、老調重彈、老之將至、倚老賣老、老大無成。

有次我無聊,查閱與老相關成語,整排點開,所有都指涉著同樣的,經過淡淡粉飾的,殘酷結果—青年的不再、舞臺的遺失、內在的離散。老,是失去與不再擁有,是歲月在身上不願停留。至少,我們是被這樣告訴的。

老,好老。

「老」,也是這樣。當褐髮冒出細細白線,緩慢增生直至白雪整片;當肌膚出現內凹褶邊,褶內還有無數皺褶爬上滿臉;要用更多時間換一次安詳睡眠, 更多金錢追求青春重現。老是無從議價的交換,我真以為過,有那樣詛咒,名為變老。

於是,當後浪滾向前浪,九零後從初出社會爛草莓,成為職場中堅分子; 同儕話題從租屋好難變成哪個地段買房划算;我於是意識到,我也已經要是, 即將變老的那一群。

我正在變老,正要長得超過,能夠想像得了的歲數。一個人若無法想像,是有辦法成為的嗎?

可奇妙的,更多時候,除了我們亟欲逃離的變老與成熟的框架—諸如, 成家立業、早生貴子、大富大貴等照樣造句的成語之外,更多時候,我感覺到的是變老有祝福。

無論是外在樣態或內在肌理,我是從未想過,三十歲後的生活能這樣的好。這是認真實話,二十幾歲時,大概讀過太多三十歲以後的恐嚇—新陳代謝下降、賀爾蒙劇烈變化、易胖再也難瘦、色弛愛衰、列入大齡之列。內外夾攻,雙管齊下的寓言。

我沒想過我變老以後,感受到更多的是經歷過時間的僥倖——清楚自己是誰或是想成為誰,清楚自己要的與不要的是什麼,於是選擇變得比較容易,自己願意與不願追求或忍受的是什麼,也知道怎麼從內在驅動,從這裡的A點去到那個B點。

若沒有二十歲的磕絆,大抵沒有三十歲的灑脫自在。或許我也可以,將老,寫成一個中氣十足的大字。

▲▼柯采岑。(圖/陳兪町攝/悅知文化提供)

▲柯采岑提到,「三十歲以後,我常感覺「創造」這個詞對我的意義深重。」(圖/陳兪町攝/悅知文化提供)

尤其,三十歲以後,我常感覺「創造」這個詞對我的意義深重。創造是找到一個方法,一種角度,由自己起始,去學習、去理解、去給予、去參與,每一刻未來的積極發生—如果你想要的並不存在,那麼就去創造。創造是件讓人感到幸福,也特別紮實的一件事。

二十幾歲的我,有許多逞強的時候。多數時候悶頭努力,對自己多有責難,也對很多自己其實在乎的事情不夠上心,有時候甚至也懶得理會自己的心情。

而我在這陣子回頭看,越發感覺我是個非常幸運的孩子。二十多歲的我,雖有許多不成熟與磨難,但幸運是千真萬確,是有這麼多人的愛與祝福,那麼多人的支持與照顧,我才得以穩穩地走到今天。

謝謝有這麼多人,參與我這三十年的生命。

人說三十而立,我認為那意思其實是,三十歲是另一次的出生。你把自己拉出來看一看,你真的看到,過去你的每一步,都有人支持與照看著你,你是一個被愛的孩子;接著你要站起來了,你為自己負責,你為自己決定要往哪走去, 同時你也要去支持其他人,把路走得自在遼闊,把世界變得如你希冀。

▲▼《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圖/悅知文化提供)

★本文摘自悅知文化《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作者柯采岑(Audrey Ko),任女人迷主編五年,2019年跨足產品與銷售,2021年任女人迷Sales Head。「若說此書有私心,那是希望,閱讀之際,你感覺陽光照耀,微風吹拂,它能陪你走過夏秋春冬,生活起落。」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