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大富/戴資穎、李智凱為何奪金「銀恨」?

2021年08月3日 13:03

● 閻大富/文字工作者、資深記者,6年中華職棒轉播經驗

近日台灣民眾在社群上的留言多是,「天哪!比賽緊張到快不能呼吸、心跳快停止了!」「太剌激了!我不敢看了!」短短幾天中,全台數以百萬計的民眾,在同一時間、不同空間裏,透過電視轉播看到東京奧運競技舞台上,台灣選手們的比賽實況,大伙兒因比賽得分而振奮吶喊,或因失分而捶胸頓足嘆息!

我國參加本屆東京奧運,目前(8月2日)統計2金4銀4銅10面獎牌,確定超越2004年雅典奧運成為史上第一,也締造多個項目拿牌新猷。

戴資穎,李智凱,郭婞淳,楊勇緯,麟洋配,潘政琮,東京奧運,體育改革,體育署,教育部

▲「舉重女神」郭婞淳在東京奧運舉重女子59公斤量級拿下金牌。(圖/路透)

從女子舉重郭婞淳以橫掃千軍的實力破奧運紀錄奪金,到「麟洋配」不被看好,從分組中起死回生,擊敗世界排名第一印尼組合後,一路過關摘金。

過程中帶給民眾的喜悅難以言喻。羽球戴資穎、體操李智凱、射箭男團、柔道楊勇緯雖未能如願奪金「銀恨」,但在比賽過程所展現的拼戰精神至今仍令人動容。

戴資穎,李智凱,郭婞淳,楊勇緯,麟洋配,潘政琮,東京奧運,體育改革,體育署,教育部

▲潘政琮愛妻林盈君愛相隨陪征東奧。(圖/路透)

甚至高球潘政琮的驚人逆轉拿到銅牌,以及其他首次參賽就獲銅牌的台灣選手,都將運動員不服輸的意志發揮到極致。

不過,在舉國一片感謝稱讚選手付出的言論充斥網路社群與媒體之際,身為評論者免不了要不討喜的逆向「說三道四」一番,找出一些可能的原因來探討,為何賽前評估有奪金實力的選手,最後卻差臨門一腳?

破解「陳雨菲防線」成未來羽壇關鍵

以全台最寄予厚望的「球后」戴資穎和「鞍馬王子」李智凱而論,兩人都備戰已久,金牌戰可說用盡畢生所學和技術,賽前近況不錯也有高強度的求勝意志,最後仍屈居第二。是因為對手太強?亦或是拿手絕活遭到鎖定破解?從賽後訊息和過去的比賽畫面中可以略知一二。

小戴與對手大陸的陳雨菲過去交手多次,小戴以15勝3敗佔優勢,但從這場金牌戰中可以發現,陳雨菲以守為攻策略奏效,防守幾乎滴水不漏,非受迫性失誤也比小戴少,最大的關鍵在於移位速度快速,且回球穩定性也足。

而從小戴父親賽後的發言中「很多看來是死球但陳雨菲都能救起,」以及陳雨菲一句「我一直把她當作目標,她是我向前的動力」研判,賽前陳雨菲對小戴打法戰術,應有進行完整的針對性研析,以致小戴贏球的招牌「迷幻假動作」,以及致勝的網前小球和大對角調球,在此戰似乎都起不了太大作用。

戴資穎,李智凱,郭婞淳,楊勇緯,麟洋配,潘政琮,東京奧運,體育改革,體育署,教育部

▲戴資穎在東京奧運金牌戰對上陳雨菲。(圖/路透)

陳雨菲近兩年改正體能不佳的缺點,憑著輕快的腳步頑強防守,最後讓小戴挺而走險頻頻發生失誤而落敗。

這場史詩級的羽球賽,我們看到小戴為了奪金展現出的不服輸態度,即使落後救球,仍不惜雙膝跪地甚至全身撲倒受傷,觀賽的球迷心中難免不捨。

但23歲的陳雨菲未來肯定是小戴在大賽中的頭號勁敵,以目前小戴身上的武功絕學恐怕難以取勝,必須要找出方法破解「陳雨菲防線」才有贏球的機會。只是賽後27歲的小戴說先休息再談2024,留下許多不確定性。

「湯瑪斯迴旋」蔚為風潮

再談「鞍馬王子」李智凱。決賽中僅以0.183分的差距,輸給了衛冕的英國選手惠特洛克(Max Whitlock)。李智凱雖然以其獨步的「湯瑪斯迴旋」動作完美落地,在技術執行分數上較高,但在難度評分上以6.7少了惠特洛克0.3。賽後李智凱縱使對分數不滿意但也表示,他已盡全力使出看家本領,這是他所做過難度最高的動作等級。

李智凱在2017年世大運,就以原是地板動作的「湯瑪斯迴旋」放入鞍馬項目中,技驚全球一舉摘金,也被視為奧運奪金熱門人選。但若找出惠特洛克在前一年里約奧運鞍馬決賽的畫面,可以發現當時他還未將「湯瑪斯迴旋」加入整套動作中。

戴資穎,李智凱,郭婞淳,楊勇緯,麟洋配,潘政琮,東京奧運,體育改革,體育署,教育部

▲ 「鞍馬王子」李智凱拿下銀牌。(圖/路透)

或許隔年他已發現李智凱是他未來最大競爭者,本屆比賽就將「湯瑪斯迴旋」納入並提升難度係數到7.0。其實不僅是惠特洛克,拿到銅牌的日本選手龜山耕平也在動作中加入「湯瑪斯迴旋」,這個動作已成為鞍馬項目中的加分難度指標之一,大家從李智凱身上「現學現賣」,李智凱若想在2024巴黎奧運攀上巔峰直取金牌,只靠「湯瑪斯迴旋」他率先採用的這門絕技應該已不足夠了!

競技運動比賽既現實也很殘酷,十年甚至二十年磨一劍的努力稍一不留神,對手就會超越。世界排名在奧運殿堂只是參考,大家比的是訓練準備、臨場狀況和心志磨練,既鬥力也鬥智。

從歷年獎牌分布中可以發現,棒球以下的球類、射箭、射擊、體操、拳術類和跳水等技術層面較高的競技項目,都是亞洲國家的「大金庫」,這是先天體型、速度、肌力和爆發力的差異造成,但100公尺短跑和射箭項目的金牌大小、重量一樣,沒有任何分別。

奧運風潮後 下一位運動員在何處?

大陸、日本和韓國等國在田徑場上比不過歐美體育大國,但在上述的類別中仍可與之抗衡,選擇最適合的競賽項目全力投入才是明智之舉。台灣近年也朝此趨勢發展,只是在經費,訓練環境和科技設備方面還差其他國家一大截。聘請來台的南韓射箭教練就直指,「台灣的射箭訓練設備有很大改進空間」。

另外,不論想在哪個目標項目奪牌,增加基層運動人口和養成運動風氣,這些紮根的工作政府和民間必須齊心攜手,如果只有短暫的奧運激情,若干時日過後就拋向腦後,四年到了再將希望寄予少數明星選手,這不是進軍奧運的最佳模式,「老打沒有把握的仗」只可能再次徒留遺憾。

以人口不到2600萬的澳洲為例,因運動風氣盛行,每屆奧運拿下10面以上金牌是家常便飯。再看看大陸桌球和南韓射箭的穩定實力,肯定有其稱霸之道。

戴資穎,李智凱,郭婞淳,楊勇緯,麟洋配,潘政琮,東京奧運,體育改革,體育署,教育部

▲這次台灣選手寫下奧運佳績,但政府與民間都需更努力,讓民間運動風氣更加興盛。(圖/國訓中心提供)

台灣有幸靠郭婞淳、戴資穎、「麟洋配」、李智凱和林昀儒等人在東京奧運打下輝煌戰果,但整個體制是否有計畫培育下一個奧運奪牌選手?

體育實力和奪牌明星不能只妄想「百年一見的練武奇才」,政治人物也不應只在此時從奪牌選手身上沾光。單靠單項協會出錢出力,政府坐收拿牌效益卻無行動,絕非長久之計。

若台灣能先從中、小學校認真上體育課開始,師長先讓學生運動比上網的時間多,在長期的運動風氣浸染下,有天分的運動人才自然會出現,再加上重點項目的預算編列、整套培訓計畫,未來在奧運舞台上,台灣選手才能繼續「穿金戴銀」!

熱門點閱》

► 洪雪珍/頂尖體育選手「贏家通吃」?職涯選少人走的路 更需智慧與支持

► 王志鵬/上海現身中國更新型第三代柴電潛艦!

► 東京奧運選手的「秘密武器」 肌能系貼紮技術

► 柔道男神養成記!國訓中心如何成為楊勇緯的最強後盾?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