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任以芳/重慶報導
重慶山城大足區擁有世界八大石窟之一的「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最早起源唐朝,一路歷經五代、宋時鑿造,明、清兩代也有開鑿。「大足石刻」不只是世界文化遺產,藝術價值極高。《ETtoday新聞雲》記者實記採訪,現存一尊南宋時期千手觀音,是大陸所有石窟石刻中,最接近千手觀音形象的造像。不過,因時間久遠佛手毀損,園區運用「X光」加上古法技術,歷時八年時間終於修復。
▲重慶大足石刻有上百年歷史 。(圖/記者任以芳攝)
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大足石刻」
1999年12月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五山」為代表的「大足石刻」,摩岩造像有75萬尊、雕像5萬多尊、碑刻10萬多字,充分展現唐、宋時期石窟藝術風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其中,寶頂山摩崖造像規模最大又精美。
走進「大足石刻」以寶頂山摩崖造像規模最大又精美,每尊造像平均三、四層樓高,融合儒、佛、道形象,但大多以佛教為主,還有台灣十分少見的孔雀明王像。仔細觀察,每尊石刻都代表一個歷史故事,融合佛經裡說修行天界、六道輪迴、世間忠義孝道等,主旨勸世為善。
▼大孔雀明王造像十分少見。(圖/記者任以芳攝)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 。(圖/記者任以芳攝)
「X光診斷」修復千手觀音
「大足石刻」的千手觀音造像最出名,有如孔雀開屏鋪滿整座崖面。工作人員介紹,「千手觀音大約開鑿於南宋中後期,崖壁刻有830隻手。整尊造像集合雕塑、彩繪、貼金於一體。」
▲專家修復觀音手。(圖/大足石刻研究院提供)
觀音造像也以縱橫交錯布局,830隻手不會太過密集有視覺障礙,歷經幾代變化,佛手不停的掉落,園區進行優先保護,但石頭裏面結構無法看透,一度造成修復的困難。
「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黎方銀介紹,「我們就這個引進工業X光比人體的X光更厲害,這也是第一次讓工業X光在文物保護中發揮作用,把佛手的內部結構看得清清楚楚。」歷經八年時間,32000多個工作日終於修復完工。
▼古法人工修復觀音千手 。(圖/大足石刻研究院提供)
▲大足石刻觀音造像修復前後比對。(圖/大足石刻研究院提供)
科技監護保護「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開放式空間,長期裸露日曬雨淋,園區裡許多唐朝、宋朝的造像嚴重風化,難以恢復原貌。其他看起比較新石刻都是明清時期,得定期養護,有些洞穴必須做加固工程,嚴防地下水滲漏造成崩塌。
黎方銀也指出當下幾個困難點。第一、岩體不穩定會引起垮塌;第二、重慶是高酸雨區,對石刻的破壞非常大,防止水從岩體滲透出來;第三、風化也是全世界文物保護最難治理的環節;最後,文物本體金箔、顏色等物件自然脫落。
為了永續保存文物,「大足石刻」建立三大中心,石質文物保護技術研究中心,進行檢測實驗研究材料,預防性保護;監測中心隨時留意文物溫濕變化,治水工程技術也到達高水平治理。
▼大足石刻的臥佛長年遭酸雨、漏水侵蝕,近年已有方法解決。(圖/記者任以芳攝)
▲重慶廣陽島標榜綠色生態。(圖/記者任以芳攝)
重慶「生態廣陽島」
近年,大陸政府開始對於歷史文物、環境保育進行整改。重慶的廣陽島就是最好例子,幾年前規劃的房地產,大規模的工程開發,使廣陽島的山水林田湖草慘遭不同程度的破壞。過度濫伐,水土質量甚至變成為紫色土,島內原生林徹底生病了。
重慶政府立刻喊停,重新進行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總經理王嶽介紹,「島上都是使用有機肥料,沒有參雜化學原料。就連島內唯一兩座廁所污水處理都是分開,絕對不會污染土地。」
幾過多年養護,資料顯示島內超過600種動植物,其中包括大陸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種,國家二級保護魚類1種,長江上遊特有魚類15種等。未來,廣陽島將對外開放觀光休憩,民眾也可以認地耕種,能成為重慶市生態後花園。
▼經過三年整治,重慶廣陽島恢復生態循環 。(圖/記者任以芳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