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球迷印象「戴資穎失誤好多」 他揭背後2大誤解:很可惜

2021年08月5日 21:20

▲▼東奧羽球,戴資穎。(圖/路透)

▲許多一日球迷有部分迷思,誤解戴資穎「失誤很多」,讓王曉朗覺得很惋惜。(圖/路透)

記者柯沛辰/台北報導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理事王曉朗日前PO文,在賽前分析世界球后戴資穎對決中國一姐陳雨菲,結果內容幾乎精準命中,被盛讚是「神預言」、「未來人」。對此,他5日再次發文表示,當時主播的播報口吻讓他吐血,也導致一日球迷對於小戴比賽的印象是「失誤好多」,卻忽略了背後的動機與目的,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王曉朗表示,當天他預先知道雙方球風,所以即便球賽內容刺激,也不至於讓他感到特別糾結,而他真正糾結的是,主播一直不斷強調戴資穎的「失誤」,讓他這個習慣看英文轉播小戴比賽的資深球迷很不習慣,也很揪心。

王曉朗說,一般人對「失誤」的認知,通常在運動中指「非受迫性失誤」(Unforce Error),簡單定義為「掌握主動或偷襲時,掛網或出界,亦可稱主動失誤或送分。」

他舉例,對台灣觀眾來說,最常看的球類運動無非是棒球跟籃球,而這2項的運動失誤相對少,負面影響也大,發生原因往往是團隊默契不足、技術不足或球員恍神,所以台灣觀眾聽到「失誤」一詞,自然而然會認為這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

▲▼東奧羽球,戴資穎。(圖/路透)

▲戴資穎為了突破陳雨菲防守,試圖在戰術上突破。(圖/路透)

王曉朗透露,他看戴資穎比賽,是為了看美妙且充滿想像力的球技,但主播一直提戴資穎失誤,甚至說「戴資穎已經累積n次失誤了」,讓他聽了很吐血。

至於主播為什麼會有這種播報習慣?恐怕是因為籃球、棒球這種「美系」運動強調競技數據,但羽球、網球這種「英系」運動強調技術與藝術性,更多是一種球技的較量,所以兩種運動的主播風格真的會有差別。

如果習慣聽英文轉播小戴比賽,應該會對一位英語主播Gillian Clark (克媽)很熟悉,她曾是代表英國出戰奧運的女雙名將,這幾年大多是她在播報小戴的國際賽,也算是小戴的狂粉,除了評價小戴是近1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女單球員,更形容她是「羽球界費德勒」、「拿著球拍的魔術師」,每個人都在模仿她。

如果失分,克媽會有很精準的評論,例如「她無法承擔剛剛的錯誤」、「她失去一個機會」、「她需要更謹慎」、「非受迫性失誤開始增加了」。激戰時,克媽也會形容「她為每一球拚搏!」

▲▼東奧羽球,戴資穎。(圖/路透)

▲王曉朗認為,戴資穎挑戰極限的特質,正是她成為球后、備受歡迎的原因。(圖/路透)

王曉朗解釋,非受迫性失誤雖會在賽評時提到,但通常輕描淡寫,不會特別去統計這樣的數字,只會比較視作是「一種不成功的打法」,球員需要作出一些改變才能贏球。這次小戴對上陳雨菲,這些所謂的「失誤」,有約8成都是嘗試直接得分時的極限操作,很少那種觀眾想要打滿一堆問號的失誤,所以他覺得主播可以轉換一下用詞。

他舉例,主播可以用「嘗試失敗」 (failed attempt)、「錯失機會」(missed a shot),來取代「失誤」,以表達小戴是積極在挑戰極限的時候,因挑戰失敗而造成失誤的結果,像是「啊,可惜,剛剛小戴錯失了一個機會,再接再厲」、「剛剛的出界球是小戴一次失敗的嘗試,就看她能不能做一些調整,把剛剛失敗的經驗轉變成下次成功打進的參考。」

王曉朗說,他相信以上這些播報範例,可以讓觀眾更加正面地投入比賽中。很可惜的是,很多人第一次看小戴比賽的印象成了「失誤很多」,而忘了她在過程中,不斷挑戰場地及對手極限,從不放棄任何一顆回球,直至第二局關鍵時刻,也無放棄或退縮,繼續挑戰極限。

▲▼東奧羽球,戴資穎。(圖/路透)

▲戴資穎拿下銀牌,締造新紀錄。(圖/路透)

事實上,有在看戴資穎比賽的都清楚,小戴需要在場上花時間適應場地極限,像是對上阮翠玲、辛度,第一局都有落後膠著過,但小戴一掌握節奏就會一發不可收拾,「而陳雨菲最厲害的,就是有辦法不斷中斷小戴的節奏。」

他感慨,感覺人生也是一樣的,我們害怕被外界以失誤或失敗來定義,進而放棄了不斷挑戰自己極限的機會,但小戴有時會對著同一個出界點狂打,好像想要打到進,對得分來說不是很有效率,但這份想要改變過去錯誤陰影的執著,就是她可以成為世界球后、受到大家愛戴的原因。

王曉朗期許,希望大家都能學習英國播報員,多花時間為自己與他人的精采表現喝采,旅途上的失誤只是錯失機會或挑戰自己必經的跌倒過程,失誤需要謹慎地去面對,但不應該為此恐懼,就像小戴一樣,失敗還是要對人生無畏無懼,作些微調整後,繼續往邊線上打。

►按這訂閱Podcast《小編沒收工》每天給你熱門話題10分鐘

►新品搶先購!ck one Summer中性淡香水只要799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