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睽違108天「本土+0」!德媒:「4關鍵」讓台灣再創防疫奇蹟

▲▼台灣靠民眾自律配合戴口罩、遵守社交距離、減少社會人潮流動,才能成功阻斷疫情傳播鏈。(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台灣靠民眾自律配合戴口罩、遵守社交距離、減少社會人潮流動,才能成功阻斷疫情傳播鏈。(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去年全球各國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台灣憑靠抗SARS經驗,在全民防疫意識提高下,度過相對安穩的一年。然而,今年5月起台灣疫情卻急轉直下,累計確診數從1千飆增到1.5萬人、死亡數更增加至800人,面臨嚴峻考驗。不過,台灣在短短3個月內便將單日新增病例從百位數降至個位數,今(25)日甚至是睽違108天沒有新增本土病例。

外媒《德國之聲》24日撰文整理台灣從今年5月後的疫情趨勢。隨著疫情升溫,台灣政府提升防疫警戒至第3級、實施類似軟性封城的措施,如鼓勵居家上班上課、禁止餐廳內用、關閉娛樂產業等,而社會也因死亡率居高不下處於低迷狀態。

公衛學者分析,民眾在此段低迷時期自發性戴口罩、如實遵守社交距離,而政府匡列確診者並進行隔離、擴大篩檢量能、地方基層與官民合作,是成功斬斷3個月以來疫情高潮鎖鏈的關鍵;不過學者們也提醒,未來台灣勢必得面臨來勢洶洶的Delta變種病毒,且一定會傳染至台灣,「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前院長詹長權分析,其實台灣今年5月以來的這波疫情主要來自英國發現的Alpha變種病毒,雖然其傳播力不及Delta病毒,但還是讓台灣明顯處於傳染病威脅中,原本政府在先前只針對有疑似症狀者或接觸者篩檢,但隨著疫情升溫,最後再擴大篩檢範圍與量能,並進行嚴格的框列,才有機會阻斷疫情傳播。

詹長權也認為,台灣民眾普遍還是具有高水準的公共衛生與防疫意識,在抗疫上也比他國民眾更具警戒心,在疫情爆發後甚至追求比政府更加嚴格的防疫措施,社會流動性大幅滑落。光是5月疫情全面爆發後,台北車站商圈、西門町、信義區101商圈等鬧區街頭就算到假日也如同空城,便可以證明。

另外,詹長權也認為地方的基層衛生機構更能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型態,從聚集場所做最有效的傳播鏈阻斷,並針對居民固定的生活圈擴大篩檢對象。

而美國史丹佛大學公共衛生政策教授王智弘也認為,台灣政府實施軟性封城措施、擴大篩檢範圍,在3級警戒中嚴格限制室內(5人)與室外(10人)的聚會人數,禁止娛樂場所不必要的社會流動與傳播,才得以成功控制疫情。

宇宙人外信》中英日韓四聲道,時事閒聊學單字★

SpotifyKKBOXSoundOn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