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5自走榴砲,八二三砲戰。(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 亓樂義/資深媒體人,軍事評論家
63年前的823炮戰,也許逐漸被人淡忘。但是它很有現實意義,有可能在兩岸關係中重演。
中共短期內不武統 採威懾行動
最近湧現中共武統台灣的聲浪,我不以為然。不是中共不想,而是它正處於軍事訓練轉型階段,全軍聯合作戰綱要(試行)去年11月才開始施行,共軍正在摸索體系聯合作戰,短中期沒有武統台灣的能力,更不具備制衡美軍可能介入的條件。
北京若想動武,最有可能是對台發動一場戰略性威懾行動,而非武統台灣,性質略同823炮戰,但用兵方式不同。可能在台海周邊舉行驗證性多軍種火力展示和模擬性的登島作戰演練。
▲劍指台灣?中國福建外海進行兩棲登陸演習。(圖/翻攝自微博)
試探美軍底牌 戰略性炮擊金門
毛澤東曾說:1958年8月23日向金門炮擊,是一種「邊緣政策」,實際上並不是戰爭,而是為了幫助蔣介石繼續擁有金門和馬祖。因為美國要蔣介石放棄金馬,自己占據台灣。毛認為,美國想把台灣從大陸孤立出去,然後託管台灣,這樣台灣和大陸就徹底分離。
為阻止此一事態發生,毛澤東把金門、馬祖這兩個與大陸地緣相連的島嶼留給蔣介石,以炮擊形式,延續海峽兩岸國共內戰性質,保持「一個中國」的門面,繼續與蔣介石和美國鬥爭。所以搞出這場「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金門炮戰,和中共以前的打法完全不同。
為什麼會這樣?關鍵因素是美國,轉折點是1955年3月台美雙方簽訂並生效的《共同防禦條約》。按條約規定,台美兩國採集體防禦的適用「領土」範圍,就中華民國而言,應指台灣與澎湖;就美國而言,應指西太平洋區域內美國管轄的各島嶼。毛澤東疑惑的是,條約還加了一句話:領土範圍「並將適用於經共同協議所決定之其他領土」。
這是否包括金門和馬祖?毛澤東心裡沒底。
▲金門設置軌條砦、消波塊等岸際阻絕設施設反登陸。(軍聞社記者謝宏檜攝)
根據前線總指揮葉飛的回憶,毛澤東親自指揮金門炮戰,而毛最關心的是炮彈會不會打到美國人?當時美軍總顧問就在金門,而國軍的營一級單位都有美軍顧問。當美國艦隊介入,為國軍向金門運補船艦護航時,毛澤東下令:「只打蔣艦,不打美艦。」如果美艦開火,毛命令葉飛,沒有命令,不准還擊。
這是823炮戰的政治形勢。戰場在金馬周邊海域,毛澤東的戰略意圖卻是試探美國的底牌,以及這個底牌所形成的美台關係,和今日的情況非常類似。
當年台海情勢重現
美國獨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The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8月26日公佈一份最新民調顯示,當被問及如果中國入侵台灣,有52%受訪者贊成美國派軍防衛台灣。這是該民調從1982年首次提出這個問題以來,出現最高比例的一次。該比例若持續升高,或在美國民間形成一定共識,加上《台灣關係法》,其作用就會類似1955年3月的《共同防禦條約》。
從軍事角度看,毛澤東發動金門炮戰之所以採取「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策略,除有其戰略考慮,軍事實力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當時擔任軍委作戰部部長張震向毛建議,攻佔金門不能操之過急,因為金門有5個師的兵力駐守,島上工事堅固,需要華東海軍全部參戰,空軍要有二線機場配備,還需增派3個軍的兵力,務必做到參戰三軍的物資運輸有足夠的保證,才有把握動手。最後毛澤東採用張震的建議,先打浙東外海的大陳島,取得陸海空協同作戰經驗,再打福建外海的金門。
相信1958年8月共軍可以大規模炮擊但仍未做好攻佔金門的準備。如果做好,毛會伺機打下金門,留馬祖給蔣介石也能維持國共內戰的延續。如果蔣從馬祖撤軍,形成所謂的「劃峽而治」,形同「兩個中國」。毛澤東會承認嗎?會放棄兩岸統一嗎?根本不可能!關鍵是實力,能夠同時打贏台灣和美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台灣問題。
去年11月共軍開始試行《聯合作戰綱要》,今年2月發布《關於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的決定》,今年8月又推動全軍清單組合式訓練大綱編修的試點工作,準備建立體系練兵模式和新的訓練內容標準,制定量化評估標準體系,以及創新訓練保障模式等,這些全是體系聯合作戰的基本功,最花時間,不是幾年可以完成。
▲解放軍海軍093型潛艦。(圖/翻攝中國軍網)
共軍建立體系聯合作戰需要長時間的演練和驗證,可以在台海周邊對台或對美實施針對性、試探性、模擬性和驗證性的火力展示和軍演,但不代表具備攻佔台灣和制衡美軍的能力。性質就像823炮戰,試探美國的底牌,以及這個底牌所形成的美台關係。除非台灣民心士氣盡失,美國甩手不管,又另當別論了。
熱門點閱》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