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狀似「飛碟」的海洋浮球,中間印有國旗,週邊印有國立中央大學、波蘭哥白尼大學和國家海洋研究院三方合作單位。(圖/中央大學提供)
記者崔至雲/台北報導
近年來北極海冰融化快速,科學家研判「海浪」可能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為印證「海浪模式」,8顆印有中華民國國旗,由中大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微型「海洋浮球」,今年6月啟程運往北極測站,跟著大西洋暖流投放,展開台灣前所未有的第一手觀測。
這項國內首次的地球科學探索北極陸海域先導計畫,結合了國立中央大學、波蘭哥白尼大學和國家海洋研究院三方力量。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許樹坤表示,極區的觀測研究工作,已成為全世界關心氣候變遷的國家,競相投入的重要議題。
▲中央大學計畫在北冰洋的投放模擬案例,希望可獲得寶貴的極地海域數據,藉此更了解北冰洋氣候變遷趨勢。(圖/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錢樺指出,科學家近年研究發現,北極海冰融化快速,「海浪」似乎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因波浪的能量與波高的平方成正比,當碎波時,巨大能量釋放出來,浪花混合空氣產生的衝擊壓力作用,將冰緣與浮冰打碎,分解成更小體積的冰塊,就可能加速北極冰的融解。
錢樺說明,海洋浮球直徑約60公分,外觀狀似「飛碟」,橫跨半個地球,運往靠近北極的Svalbard群島測站,在九月海冰面積融至最小時展開觀測,並透過衛星傳輸,即時將資料回傳至中央大學進行分析研究。中央大學波蘭籍博士張文和也將飛往當地,一同參與這項研究計畫。
▲由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微型「海洋浮球」將前進北極,展開台灣前所未有的第一手觀測。(圖/中央大學提供)
錢樺說,北極海對台灣人而言,雖然遙遠而陌生,但卻攸關台灣的未來。氣候暖化所造成的北冰洋融冰危機,有可能為台灣帶來機會。因為隨著北冰洋夏季無冰的到來,可望另闢蹊徑,開拓出「北方航道」,若北方航道開通後,台灣的地理位置上因具極高的競爭性,有機會為台灣藍色海洋經濟帶來一線生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