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果沒有負能量,也不會有正能量。(圖/示意圖/免費圖庫pakutaso)
文/叢非從
摘自/寶瓶文化《我想愛你所不能愛的自己》
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你發現了某個人的某個問題,你的助人情結就會氾濫,很想改變他。最常見的就是:你想把他從一個自我否定、消極、自卑的人,變成勤奮、積極、自信的人。也就是把一個負能量的人變得正能量起來。
當他配合你,你還是有點得意的。但是更多時候你會經受挫敗,當他開始說:「這些道理我都知道,但我就是做不到啊。」「我知道很多改變的方法,然而並沒有什麼用啊。」「我知道我的問題,但我就是改不了,甚至並不想改啊。」
然後你只能愛莫能助地望著他:「既然你不想改,那我也沒辦法。」最後弄得他很挫敗,不僅原來的問題毫無減輕,還伴隨產生很多自責和無奈。
想變得更好,卻往往不如預期
即使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這種挫敗感。知道的道理愈多,愈發現自己的問題,愈是沮喪。在我們的課堂上就經常出現這樣的人:
●我知道人透過努力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我要積極上進、勤奮精進,不要拖拖拉拉。可是我總是消極悲觀,做不到積極努力,我就很挫敗,責怪自己為什麼這麼不爭氣,最後還是做不到。
●我知道人應該自信、陽光、外向、充滿正能量,於是每當我開始憂鬱,我就同時開始了焦慮,滿滿的負能量。
●我還知道人應該每天跑步鍛鍊身體,每天十一點前睡、七點前起床有利於一天的效率。於是每天早上床不願意放我走的時候,我就痛罵它。
●我知道人不應該發脾氣、暴躁、情緒化,可是我從來不曾控制住半分。
●我知道人要節制,要有禮貌,知道人要寬容,我知道很多,可我從來沒做到⋯⋯
很多時候,當你想強迫自己改變的時候,反而變得更差了。為什麼會這樣?當我聽到了「知道了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我的理解是:那是你知道得還不夠多。因為你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不知道如何打破僵局,不知道自己被固定思維侷限。人在感受到自己無知的時候,恰恰才是「知道了很多道理」的時候。
那麼,我們不知道的是什麼?
▲「意識有壓迫,潛意識就會反抗。」(示意圖/pixabay)
反壓迫是大自然和我們的規律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自我有壓迫,自我就有反抗。意識有壓迫,潛意識就會反抗。強迫自己變得自信、外向、勤奮、好脾氣,潛意識就會以更加自卑、封閉、懶惰、壞脾氣來反抗。
反抗的意義是非常積極的,我們透過反抗來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證明自己是個獨立的存在者,以不被他人所吞噬。實際上壓迫我們的不是自己,而是我們認同了的文化、環境和教育。
我們的意識認同了外在給我們的教育: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該的,什麼是不該的。我們不斷被植入暗示:一個勤奮的、陽光的、開朗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更容易被愛、被接受,所以我們的意識要強迫自己變成那樣。它企圖透過內化外在的標準,從外到裡對我們進行強迫改造。
可是潛意識不幹:我這樣好好的,憑什麼你要我改我就改?我這樣幾十年了,舒服著呢。我要是改了,我就成了你的傀儡,我還是我嗎?
這種暗示無處不在。比如你媽每次都跟你說,要注意安全,要注意安全,要注意安全。直到你煩到不想再聽,問題就開始出現了。你的意識已經同意了它,但你的潛意識卻開始了反抗:「我如果真的注意安全了,豈不被你們控制了?」所以,如果你願意觀察,你就會發現,不斷給自己或被他人強調要注意安全的人,安全指數是最低的。
變成一個外向、勤奮的人,被稱為正能量,社會的確更喜歡這樣的人,但那絕不是要求來的。正能量是一個結果,而不是過程。你想變成一個正能量的人,或者想改變自己,絕不是強迫自己去做些什麼,而是去問問自己:
當我做不到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有什麼卡住了嗎?
我可以做怎樣的疏通,來讓自己做到呢?
比如說健康的人是討人喜歡的,但你不能因此要求自己健康、健康、健康,然後就強迫自己健康。你要做的是檢查自己,營養出了問題就調營養,生活規律出了問題就調生活規律,器官出了問題就去調器官。
▲太想改變自己,可能是不接納自己。(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想改變,是對自己的不接納和排斥
我們對於無條件的愛有著天生的需求,因此潛意識就有一個追索:如果我不好了,你們還會愛我嗎?不會是嗎?所以我不能改。我改了你們愛我很正常,但我要拿什麼來證明我是被愛的?
我知道我任性、懶惰、消極、負能量滿滿,但我內心深處真的不想改,改太累了。改是怎麼累的呢?改的意思是: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我要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所以我要改。
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所以我要改。
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所以我要改。
當我重複至少三遍,你會有什麼感覺?你真的要這麼討厭現在的自己,以至於想要自己的這些面向從此消失,不再回來嗎?不再消極、不再懶惰、不再任性──你真的要對自己如此苛刻嗎?要這麼不愛自己,排斥自己?
強迫自己改變,是因為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不想改變,則是我需要你們來喜歡這樣的我,也就是我的內心深處,有著這樣的吶喊:我渴望你們接納我所不能接納的自己。
然而你不能接納自己,如此地想改變,也並非一件好事。從心理學上說,任何特質,都是兩面的存在。人的消極和積極一樣多,勤奮和懶惰一樣多,對於一面的執著,就是對另外一面的壓抑。一個對外善良的人,容易對內苛刻。一個白天陽光的人,晚上容易憂鬱。
如果你充滿了正能量,那麼,你的負能量哪去了呢?
你不允許它出來,它就被壓抑。它被壓抑,就會不停地湧動,想盡各種辦法出來。也就是壓抑愈厲害,內耗愈大,直到你崩潰,再也壓不住,就成了:
我,知道。但,我做不到。
不是不想做,是沒有力氣做。
因為你的力氣已經全部用在排斥自己、自我壓抑了。
沒有了負能量,世界上哪還有什麼正能量。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出版《我想愛你所不能愛的自己》,作者叢非從,薩提爾模式心理師,應用心理學碩士、中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同台灣諮商心理師)。「你的內心住著大法官,一住幾十年。它告訴你哪些是好,哪些是不好;怎樣會被人愛,怎樣不會被愛。於是你隱藏自己、改變自己,說話小心翼翼,活得愈來愈像一隻刺蝟⋯⋯叢非從心理師以其慣有的犀利文字與見解,為讀者一一破解、拆除日常裡一再絆倒我們的情緒迷障,疏通生命裡陰魂不散的思維死巷。」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