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副作用增列「格林巴利症候群」2症狀注意 醫曝原因

記者黃翊婷/綜合報導

歐盟藥品管理局(EMA)9日在定期安全更新上,將極罕見神經病變「格林巴利症候群」(GBS)列入AZ疫苗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格林巴利症候群發病前常見的症狀包含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腹瀉等等,典型的臨床症狀則有雙側對稱性漸進式的無力、肢體疼痛、手足部刺痛感等,嚴重可能會導致複視、顏面神經麻痺、吞嚥困難或呼吸窘迫,若發現自身有「快速進展的肢體無力或呼吸吞嚥功能異常」,還是要盡早前往醫院診治。

▲▼指揮中心進駐板橋某社區施打300劑AZ疫苗。(圖/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指揮中心進駐板橋某社區施打300劑AZ疫苗。(圖/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歐盟藥品管理局表示,在7月31日之前,全球各地共施打5億9200萬劑Vaxzevria(AZ疫苗品牌名稱)疫苗,其中有833例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的通報,AZ疫苗與這個疾病間的因果關係,「至少有合理的可能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曾說明,目前台灣累計不分廠牌有10名個案,打完新冠疫苗後出現不適,AZ有9人,莫德納有1人,但目前還無法證實或排除有沒有關係,還需要持續關注。

▲▼AZ疫苗 。(圖/食藥署提供)

▲施打AZ疫苗常見的副作用包含注射部位疼痛、疲倦、肌肉痛、頭痛、發燒。(圖/食藥署提供)

那麼,究竟什麼是「格林巴利症候群」,根據亞東醫院網站資料介紹,格林巴利症候群也可稱為急性多發性神經炎,是一種急性的周邊神經病變,患者可能出現急性的髓鞘損傷,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狀況,一般認為是身體的免疫反應出錯,使得原本應該去攻擊病原體的免疫系統認錯目標,反而攻擊到自身神經系統,導致神經損傷,並非神經直接感染造成發炎。

資料中提到,格林巴利症候群發生率約10萬分之1.2到2.3,較常見於健康年輕人及老年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約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在發病前3週會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或腸胃炎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腹瀉等等,而典型的臨床症狀則有雙側對稱性漸進式的無力、肢體疼痛、手足部刺痛感或輕微感覺異常,上述症狀可能會在數日或4週內逐漸變差,嚴重可能造成複視、顏面神經麻痺、吞嚥困難或呼吸窘迫等問題。

此外,格林巴利症候群死亡率約為5%,死因多為呼吸衰竭,若沒有嚴重併發症,80%的患者都能自行痊癒,但還是有部分患者會留下嚴重的功能障礙,甚至死亡,所以如果發現自身有「快速進展的肢體無力或呼吸吞嚥功能異常」,還是要盡早前往醫院診治。

▲▼0910疫苗到貨情況_條列式。(圖/ETtoday製)

▲台灣新冠疫苗總到貨量達1530.57萬劑。(圖/ETtoday製)

至於該症狀在台灣發生率是否較高?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腺病毒跟mRNA疫苗接種後都有多發性神經炎相關報告,雖然在國外有很多的報告,打疫苗的通報率跟背景值沒有上升,以前一直沒有列入必須注意事件。

李秉穎提到,近期歐盟覺得特別需要監測疫苗的相關性,僅是提醒要比較加強監測,但沒有明確的數據顯示,打完新冠疫苗會增加GBS發生率,台灣持續追蹤各種疫苗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和健保資料庫背景值比較,目前都沒有看到GBS發生率高於背景值的警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