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康彥支持「大新竹合併升格計畫」。(圖/翻攝劉康彥臉書)
記者陳俊宏/綜合報導
新竹市長林智堅拋出「大新竹合併升格計畫」構想,對此,民進黨發言人、新竹市議員劉康彥表示,當大新竹升格為直轄市後「米甕有米」,「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這波歷史的轉捩點,升格大新竹也是楊文科縣長、林智堅市長的共識,希望大家能靜下心好好思考,為我們的下一代思考,為國家的競爭力思考。」
劉康彥13日在臉書說,針對大新竹升格直轄市的倡議,他看到潘國正老師在臉書表示關心,並轉述城隍廟鄭耕亞總幹事與前市長施性忠的提醒;潘老師認為,新竹市(人)絕對選不上大新竹的首長,只會造成族群衝突,他和鄭總幹事更擔憂,原本新竹市轄內的縣有土地,屆時可能為了「平衡財政」而遭變賣蓋起高樓大廈,破壞原有的文化與宗教地景。
劉康彥指出,其實潘老師、鄭總幹事說得很對,新竹縣政府就是「沒錢」,且邏輯上,縣府不可能大興土木做一個受限地緣、以新竹市民為使用主體的公共建設,它只好選擇變賣土地,增加縣庫收入,當作新竹縣民的社福、教育、建設財源,「我完全可以理解,但這也突顯當年新竹縣、市分治遺留至今的荒謬。」
劉康彥表示,事實上,當大新竹升格為直轄市,包括統籌分配稅款與法定舉債空間都會大幅提升,米甕有米,沒有理由變賣家產,且在事權統一的情況下,都市空間規劃就能通盤、審慎、專業考量,不會像現在綁手綁腳,隨時面臨被兄弟變賣家產的風險。
劉康彥寫道,至於幾位前輩擔心,新竹縣、市的政治環境不同,新竹市人恐怕選不上大新竹市長,潛台詞是,就算是林智堅也很難選上;換言之,像是林為洲、鄭正鈐、高虹安委員批評大新竹升格是替林智堅「量身訂做」的說法,都是惡意貼標籤,因為經驗法則告訴大家,論選舉,藍恐怕比綠更有優勢,他們是刻意要讓升格破局。
▼新竹市長林智堅。(圖/記者新竹市府提供)
劉康彥說,林智堅事先未向柯建銘總召請益,也沒有先向蔡英文總統和蘇貞昌院長報告,他在這樣的前提下丟出倡議,因為他明白,這件事情充滿挑戰;但這7年來的治理經驗,加上當前美中貿易戰和全球產業鏈重組的國際趨勢告訴他,勢必要把握時機推動,讓大新竹、讓竹科有一個全新的定位,事情若成,何其有幸,若功虧一簣,至少無憾。
劉康彥指出,民國71年縣市分治至今近40年,大新竹的人口結構已不斷重組,過去政治上的閩南、客家衝突,甚至是交換,都應該結束;大新竹升格,不單是制度升格,對民主、政治參與的思維也要升格,這是我們共同的城市,大家所期待的,不就是一個願意把事情做好、對城市有遠見、創造舞台讓人民有「公平機會」得以自我實現的首長嗎?
劉康彥認為,我們要勇敢告訴下一代,應該要透過民主機制選出這樣的人才,就算新竹縣的政治板塊,或地方派系、宗親系統看似牢不可破,或藍比綠有優勢,也不應該倒果為因,讓自己連嘗試突破改變的勇氣都沒有了。
劉康彥引用媒體人周玉蔻訪問林智堅時,不禁脫口而出的一段話,「到科學園區,連個輕軌也沒有?」他說,講得更直白些,這裡是毫無智慧感的科技城市,一個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重鎮,居然連最基本的大眾運輸系統都沒有,原因很簡單,因為這裡有兩個窮得苦哈哈、行政效率有落差的地方政府。
劉康彥表示,再不合併升格,加速治理效率,竹科的優勢就會逐漸流失,更不用說急待解決的頭前溪治理、飲用水、垃圾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這波歷史的轉捩點,升格大新竹也是楊文科縣長、林智堅市長的共識,希望大家能靜下心好好思考,為我們的下一代思考,為國家的競爭力思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