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封做準備,民代爭取上億預算造大坑遊憩設施。(圖/記者游瓊華攝)
記者游瓊華/台中報導
為提升大坑文化特色,增加觀光吸引力,立委莊競程、市議員曾朝榮爭取近億元預算,辦理北屯區大坑溪兩岸遊憩設施營造工程設計。莊競程、曾朝榮表示,大坑既有的生態資源豐富,未來應以生態結合周遭人文景觀,融入大坑特有故事性,以活化當地產業,帶動地方觀光經濟發展效益。
大坑溪兩岸遊憩設施營造工程,計畫範圍涵蓋北屯區大坑溪流域,自逢甲橋連通至上游民興橋的河道,長度約6.23公里,計畫以生態工法,營造友善水域、河川多樣化的生態環境,並結合周遭人文景觀,提供民眾深入了解大坑風景區的生態與文化體驗。
▲為解封做準備,民代爭取上億預算造大坑遊憩設施。(圖/記者游瓊華攝)
莊競程表示,交通部觀光局與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已發文,同意北屯區大坑溪兩岸遊憩設施營造工程,總計畫經費7000萬元,自償率為30%,由觀光局補助3920萬元;大坑風景區觀光休憩空間再造及優化指標導覽系統工程,總計畫經費3000萬元,自償率為5%,觀光局補助1710萬元。另外,水保局大坑溪逢甲橋上游固床工修復補強工程核定補助經費1250萬元。
曾朝榮說,大坑既有的生態資源豐富,應以生態為出發點,融入大坑特有故事性,來活化當地產業。白冷圳自大甲溪發電廠至新社,有其故事性,導覽牌導覽內容,除了鄰近景點的相對位置外,應納入白冷圳歷史,以及大坑溪的關聯性,除達到飲水思源的理念,並可提供大坑地區一日遊行程,為中部增添水岸景點,帶動地方觀光經濟發展效益。
曾朝榮服務處主任曾咨耀建議,將光西吊橋至正大橋左岸新設步道納入工程範圍內,若有民宅緊鄰河道護岸,評估是否可使用天空步道形式,將步道落柱於河道內,完善逢甲橋至光西吊橋之環狀動線。光西吊橋除重新油漆外,可納入3D彩繪增加亮點,並進行橋面板汰換,成為打卡新景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