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署指出,許多與教練有關之負面事件,與教練本身對擔任教練應具有專業能力及道德認知有關。(圖/視覺中國)
記者潘姿吟/專題報導
體育界申訴案件層出不窮,體育署新聞組向《ETtoday新聞雲》表示,多年來體育界的確發生了一些帶給外界負面觀感之事件,以教練指導來看,從本次台中柔道男童所發生之不當指導事件可以看出,教練對如何指導幼兒學習柔道之專業素養確實不足,其他領域之運動種類也可能存在此一現象,此外,其他一些跟教練有關之負面事件,多數也都與教練本身對擔任教練應具有專業能力及道德認知有關。
「運動文化」與「訓練知能」不足的交互作用
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林佳和表示:「我會把這件事,當成是『運動文化』與『訓練知能』不足,兩者的交互作用。」
他提出一個曾經發生的案例,也是技擊類運動;新北市某一間跆拳道重點發展學校,選手都是全國頂尖,「教練覺得『你那麼厲害,誰跟你踢都不會踢贏你,那就兩個踢一個。』沒想到,選手的腿當場被踢斷。我不會認為教練在整選手,這明顯是訓練知能不足。」
運動文化的缺乏就會常顯現在「懲戒」。林佳和教授回憶起20多年前見過的小學球隊,練完球後站一排,被教練一個一個甩耳光,「你今天哪裡跑不好?哪裡做不對?」錯多打多、錯少打少,每一個都打,小朋友的臉都被打得紅通通,「我看了真的眼淚快掉下來。」林佳和教授教授滿是不捨。
台灣運動產業協會理事長徐正賢,長年推動科學化訓練落實於基層。他曾看到國中棒球隊教練處罰球員跑操場,「我開會前看到那個小孩在跑,開完會已經是3個小時之後了,他竟然還在跑!這麼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他解釋,以體罰來說,過量操練若超過孩子身體負擔,嚴重的話會引發橫紋肌溶解症;以體能而言,長跑訓練的是耐力,但棒球運動需要的不是耐力,而是爆發力。
徐正賢解釋,同樣都是跑,訓練目標不同,訓練的方法一定不同,「我訪問美國大聯盟(MLB)遊騎兵隊的春訓基地時,親眼所見他們針對知名球星達比修所安排的跑步訓練,規劃的是經過精密安排的間歇跑,不管是每一趟距離、所要求的速度,組間休息的時間,都經過精密計算,而非漫無目的的長跑。」回想其當時的衝擊,以及與球隊運動醫學主管、體能教練的意見交流,徐正賢深刻感受到台灣運動教育的訓練知能離國際水平還有一大段距離。
時至今日,台灣運動圈明目張膽動手的體罰雖然較過去減少了許多,但在運動文化與訓練知能不足的交互作用下,不只技擊類運動,各項運動都可能出現過度訓練或處罰致傷。
只有傷害孩子的尊嚴才能夠做到為他好嗎?
林佳和教授曾在德國運動俱樂部擔任訓練員,他坦言,無法認同台灣這樣的運動文化,不過卻有個很詭弔的現象,這些教練很多是很熱心幫孩子解決問題,而也有很多選手及家長認同這些作為是所謂的愛之深責之切、可以體諒教練求好心切。不管是不是方法錯誤,導致揠苗助長。
這類可能屬於知能不足的範疇,一到了台灣教練的口中,就變成了外來的月亮比較圓,沒有溝通的交集。
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只有傷害孩子的尊嚴才能夠做到為他好嗎?只有對他嚴苛到不近情理,才會有好的表現來幫助順利升學?才有可能大學畢業嗎?我一直在問自己這個問題,如果是,那我覺得台灣很可悲。」林佳和教授常在想,台灣運動教育生態何以如此扭曲?
徐正賢曾經連續多年邀請美國小聯盟教練來台舉辦青少年棒球訓練營,他注意到外國教練的教學方式,及與學員互動的狀況,「主要是美國教練會把孩子當成大人看待,用大人講話的方式互動,一直用『Good Job!』的肯定語氣給予信心,讓孩子進入狀況,並且用身體力行帶領學員,例如:親自跪著餵球、除草、清除露水……等。」他覺得是除了教學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溝通方式。
「反觀台灣教練,就算沒有動手打,也會用辱罵式!」張萍提到,權力不對等的關係在體育界特別嚴重,得罪了教練就沒有辦法在圈子裡待下去,「打耳光、羞辱、體罰,屢見不鮮,未浮上檯面的還有很多黑數,體育署也不監督。」
【 7歲男童喪命的衝擊 】
【 悲劇這樣發生 】
【 世界各國這樣防範 】
【 台灣怎麼變得更好 】
【 學習柔道 自保必學 】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