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先進國家除了在職業運動成熟,全民運動開始產業化也良性發展。(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潘姿吟/專題報導
全球運動產業飛速發展,市場規模達到18兆台幣;台灣消費大眾健康意識抬頭,追逐運動健康的動力也不落人後,根據教育部體育署在2018年的統計數據,運動健身產業已創造4,788億元新台幣產值。
台灣運動產業協會理事長徐正賢觀察,年輕世代對運動的接受度愈來愈高,國際上的運動訓練相關知識也愈來愈容易透過網路取得,可以預見地,當市場的需求愈來愈高,對「運動教練」的期望和要求,也會不斷的提高。
他強調,柔道男童事件影響的,絕對不只是柔道這個運動領域。隨著國人對運動的理解愈來愈高,很多家長意識到,孩童透過參與運動訓練或是運動賽事,除了可以強健體魄,也能提高自信心、培養領導能力、建立團隊精神,這些特質對於孩子未來的全人格發展,有相當的助益。
因此,除了傳統參與體育班的方式,有愈來愈多家長,願意在學校課業之餘,安排孩童參與不同運動項目的學習。這幾年包括幼兒足球、社區棒球、籃球俱樂部……等項目,都蓬勃發展。
過時的制度 必須徹底解構重建
隨著學校體育以外的「運動訓練」的服務類型和服務範疇愈來愈廣,加上少子化的關係,大部分在大學期間就讀體育系的學生,在大學畢業後已難再擠入正式體育老師的窄門,因此有非常多體育專長畢業生,或曾是大學校隊的學生,畢業後,投入「運動訓練」類型的服務,如:籃球教練、足球教練……等新興職業。
學校體制內正式體育老師與正式專任教練,因必須定期接受考核和參與增能研習,如果能增加考核的嚴謹度和教練增能研習的知識含量,尚能確保教練品質。
但與學校教練體制不同的「運動訓練」類型的服務提供者,和這次發生事件的何姓教練一樣,並沒有被任何規範限制,即使不具備單項運動協會核可的教練證書,並不影響授課的權利。
徐正賢建議,不管是體育署或是單項協會,都應該嚴肅考慮,針對目前非常鬆散並缺乏系統的「運動教練」培育和證照制度,進行全盤性檢討與討論。如果台灣的「運動教練」培育和證照制度,能夠徹底的解構後重建,運動教練在台灣運動產業的發展上,才會扮演更關鍵的角色。
【 7歲男童喪命的衝擊 】
【 悲劇這樣發生 】
【 世界各國這樣防範 】
【 台灣怎麼變得更好 】
【 學習柔道 自保必學 】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