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高中生嚇得驚聲尖叫 。(圖/林同學提供)
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本站曾報導《高中男打疫苗裂肺尖叫!「同學圍觀狂拍」影爆紅 1天點閱破100萬》,該名男高中生因為太害怕打針,所以嚇得驚聲尖叫,引發外界關注。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對此表示,其實暈針是「基因注定」,而且這並不可恥,「這是演化帶給古代人類的基因上的優勢。」
「女生,年紀越輕,越容易暈針。」潘建志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暈針在醫學上稱作針頭恐懼症,會害怕注射和輸液。暈針最強烈的反應是短暫失去意識,而輕微一些的暈針會出現頭暈目眩、喘不過去、無法站立的症狀,再更輕也較為常見的反應則有緊張害怕、心悸胸悶、噁心手抖、視線模糊。
潘建志說明,暈針的發作持續時間通常很短,約30分鐘內會消失,不過這種體質卻可能持續很多年,如果會暈針,就算是注射安慰劑生理食鹽水,也可能出現這些狀況。
▲暈針其實與基因注定的 。(圖/林同學提供)
潘建志說道,針頭恐懼症與基因息息相關,「有家族遺傳傾向,雙胞胎研究也有高比率的關聯。」根據國外研究,會暈針的人約占了人口的10%至30%,不過因為有針頭恐懼症的病患通常會拒絕接受疫苗注射,所以打針現場才不會看到那麼多人暈倒。
「暈針一點也不可恥!」潘建志娓娓道來,暈針其實是演化帶給古代人類基因上的優勢,對以前生活在曠野中的人們來說,看到野獸的尖牙利爪會害怕才會逃跑,因此如果沒出現這種反射性的恐懼,該基因就容易被淘汰掉;只不過到了現代,情況則正好相反,因為有針頭恐懼症而拒絕接種疫苗的人,「容易染病死去,基因反過來被淘汰,被達爾文掉了。」
潘建志呼籲,大家應該多給有針頭恐懼症的人一些同理心,「是基因注定他會暈針,甚至他越不想出糗,越焦慮越會發作啊。」
「暈針,針頭恐懼症最強烈而戲劇化的一幕,是所謂的迷走神經性昏厥(Vasovagal Syncope)。」潘建志提到,針頭恐懼症患者會緊張到昏倒是因為有壓力時,腎上腺素大量分泌,腦幹中的迷走神經核也受到影響,短時間內抓狂便反過來壓制血壓、心跳,反應過度的人會因而失去意識,不過不久後就會恢復正常。
潘建志進一步解釋,迷走神經性昏厥同樣也有演化上的解釋,小動物被大型野獸攻擊時,若無路可逃則會裝死;貓、狗爸媽叼著小貓、小狗時,小貓、小狗通常不會亂動,這些都有利於基因生存,「這也可以解釋,針頭恐懼症年紀越小盛行率越高,年紀大了成年後盛行率就減少了。」
最後潘建志也不忘幽默提到,他有個學長很優秀,但大六去醫院見習時,才發現自己有針頭恐懼症,一看到針、看到血就昏倒,不過,對方最後並沒有放棄當醫師,「他只好走精神科,變成精神科醫師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