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100任首相是來自自民黨的岸田文雄。(圖/路透)
記者葉睿涵/編譯
日本自民黨新任黨魁正式出爐,岸田文雄高票當選,除了接下總裁之位外,還將成為下任首相。自民黨自1955年成立至今,除了在1993年至1996年和2009年至2012年短暫失去日本政權,長期以來一直支配著日本政治。《紐約時報》最近點出自民黨4個優勢,分析該黨是如何做到長期把持日本政權的制勝秘訣。
▲自民黨黨魁選舉後,4位候選人與首相菅義偉在台上握手合照。(圖/翻攝自推特/@jimin_koho)
1. 善於變化
在美國結束自二戰以來對日本的佔領後,自民黨在1955年成立。當時,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擔心,日益壯大的左翼勢力可能會傾向共產主義,因此建議日本的保守派聯合加入自民黨。儘管這幾個黨派之間並不一定相互喜歡,也未必能融洽相處,但他們依舊被組成了一個大黨。
正因如此,自民黨被分成幾個理念不同的派系,而這點在本屆的4個候選人身上也能清楚看到。岸田派的岸田文雄是黨內的鴿派,其核心理念是推動「新資本主義」,但麻生派出身的河野太郎卻希望逐步淘汰核電行業,而2位無明顯派系屬性的女性候選人高市早苗和野田聖子,則分別是強硬的保守派與女權主義者。
多元的派系與特色成為自民黨成為政壇常青樹的重要因素,因為當人民厭倦了自民黨的某一政策時,黨內無需死守在過往的立場,只需換個人選、轉變方向,就能再度俘獲選民的芳心,繼續保住執政黨的位子。有時,他們甚至還會吸取反對派的政治理念,讓自己的政見更加完善。
▲日本民主黨已於2016年與維新黨合併組成民進黨。(圖/翻攝自民主黨官網)
2. 弱勢的反對派
自二戰以來,自民黨只短暫地失去過2次政權,讓在野的日本民主黨(已於2016年與維新黨合併組成民進黨)逆轉成為執政黨。不過,在2009年至2012年執政期間,民主黨卻因為執政不佳,無法兌現關閉美軍基地的承諾,也不能帶領日本擺脫財政困境,再加上當時的黨魁菅直人在311大地震及福島第一核電事故中處理失當,而在下屆選舉中大挫,讓選民們重返自民黨的懷抱。
▲自民黨自1999年來,就一直與公明黨合作,組成自公連立政權。(圖/翻攝自公明黨官網)
3. 不單打獨鬥
自1999年來,自民黨就一直與公明黨合作,組成自公連立政權。由於公明黨是由宗教團體創價學會所成立,自帶一大批穩定的票源,因此與之合作能有助於保證自民黨的執政地位,同時也因為2黨有共識,自民黨在聯合政府中佔據主導地位,因此2黨合作對自民黨而言可說是利大於弊。
▲日本有時候的投票率不高,讓自民黨輕鬆在選舉中勝選。(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4. 政治冷感的助力
不少日本選民都對政治冷感,甚至在選舉中拒絕投票。在2009年的選舉中,日本全國的投票率只有69%,2012年的投票率更下滑至60%。獨立人士認為,如果反對派無法在選舉中提供有力的政見,或動員人民投票,那選舉的意義不大,反而只會讓某黨派的支持者不斷複製勝利,讓民主停滯不前。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