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許多民眾都出現紅疹。(圖/林怡慈提供)
記者許若茵/綜合報導
澎湖近日出現不明怪病,許多民眾皮膚出現紅疹發癢,日前疾管署初判認為是「毛毛蟲」惹禍,不過有醫師提醒,根據民眾發病紅疹位置與狀態不相同,「兇手可能不只一個」,建議政府應盡快組織團隊調查,民眾若有發現紅疹也請盡速就醫並告知住家狀況、活動足跡與接觸史。
澎湖出現不明怪病,有不少民眾手臂內側、頸部、軀幹都出現很癢的紅色丘疹,雖然目前疾管署推測,應該是與住家附近的毛毛蟲接觸感染造成,但皮膚科醫師周宛儀、林怡慈與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顏聖紘發表文章《神秘澎湖紅疹事件簿—兇手到底是誰? 成因推測與處理建議》認為,雖然多數患者症狀像是毛蟲皮膚炎,但也有部分患者症狀並不相像,可能不是只有一種病原。
▲▼澎湖紅疹。(圖/林怡慈提供)
為何此次事件發生在澎湖?顏聖紘說明,澎湖陸域生態環境與物種多樣性變動大,並有大量外來入侵種,地勢低平又缺乏山脈屏障,因此物域生態環境與物種組成易受季風影響。此外,為數眾多的外來入侵種所構成的環境,降低原生物種的多樣性,也會造就有利於不明過敏原的溫床。
周宛儀分析病人的皮膚紅疹,發現許多民眾出現大小不一的紅疹,多分布在脖子、上肢、肚皮等位置,符合透過空氣傳播的毛蟲皮膚炎表現,可能性較大,但也有部分病患只有小範圍輕微的紅疹,並且有在暴露部位出現三個連一串的表現,比較偏向蚊蟲叮咬或是禽蟎的表現。
「或許這次爆發的疾病並不那麼單一,不過共通的點應該是澎湖強勁的風助長了廣泛的傳播。」周宛儀解釋,風可能捲走很多東西,不一定只有毒毛,可能也有其他物質會造成空氣傳播的接觸性皮膚炎,產生不同形態的皮膚疹子。
▲澎湖紅疹恐與毛蟲或是禽蟎有關。(圖/皮膚科院長林仲與顏聖紘教授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醫師與教授進一步指出,毒蛾的物種眾多,部份剛毛內具有管腔,內有毒液,表面微細結構也能引發過敏反應,還非常容易折斷掉落,四處飛舞。當毒毛扎到皮膚時,有些人可能會沒感覺,有些人會感到刺癢或刺痛,並長出變化多端的疹子。通常毒蛾幼蟲易出現於作物、果樹、花卉上,如果毒蛾幼蟲掉到身上,應輕輕將其移除,切勿打死在皮膚上,以免引發皮膚潰爛。
周宛儀說明,毛毛蟲皮膚炎會產生簇集成群,大小不一的紅疹:只有毒毛掉到病人皮膚上,可見病人皮膚冒出一大群像是蟲子叮咬的疹子,且毛蟲的毒毛可以穿透薄的布料,所以夏天的衣服並不能保護人們免於毛蟲毒毛的侵襲。
▲毛毛蟲皮膚炎。(圖/林仲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至於澎湖紅疹另一種可能「禽蟎」是鳥類身上的寄生蟲,通常鳥類棲息在陽台、冷氣機等地方,禽蟎就可以經由牆壁、門窗與冷氣機的縫隙,或是空調的通氣孔等地方侵入室內,「這些誤闖入人類家中的禽蟎找不到鳥類吸血,只好將就點,吸人血暫時活命。」通常禽蟎叮咬的疹子大都見於腋下和衣褲邊緣,特別是胸罩與內衣褲旁邊,災情慘重的病人身上甚至能被叮咬出上百個包。
▲禽蟎叮咬。(圖/林仲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發現禽蟎該怎麼辦?開業皮膚科院長林仲與顏聖紘教授提供5招:
1.驅離鳥類並清理鳥巢,可洽鳥害公司
2.窗戶要氣密,封住房子任何禽蟎得以侵入屋內的縫隙。
3.屋內的禽蟎可用水蒸式殺蟲劑解決之,但除去蟲子來源才是根本。如果效果不佳可以考慮找專業的除蟲公司協助。
4.不要在有鳥類出沒的地方曬棉被與晾衣服。
5.若居家環境有養鳥,應該要留意禽鳥健康與寄生蟲,以免造成人禽共通寄生蟲的感染。
想要避免紅疹找上門,醫師建議,出門要穿著長袖衣物,連頸部都要一起保護,回家後也要馬上洗澡換衣服,衣服也應在室內洗烘,避免毛毛蟲的毒毛或禽蟎沾染衣物。此外,應在相對較濕的天氣除草或進行農務,避免毒毛滿天飛。
▲近日澎湖不少民眾身體出現皮膚紅腫發癢症狀,奇癢難耐。(圖/林怡慈提供)
林怡慈提醒,如果民眾在身上發現紅疹,絕對「不能抓」,會越抓越癢,需要時可以適度冰敷止癢,以及趕快就醫用藥,緩和皮膚不適。
醫師與教授也喊話政府,應儘快組織跨團隊專家(昆蟲學家、植物學家、皮膚科醫師以及鳥類學家)進行田野調查與相關研究,建立生態環境與過敏原風險關聯性之資料庫。
▲醫師提醒,若有紅疹不要抓。(圖/林怡慈提供)
民眾可以協助拍照錄影與蒐集標本,標本可以寄給科博館詹美鈴博士協助鑑定。如果身上有異物感不可以亂拍打,只能輕吹或請別人幫忙看,並輕輕以物品撥走。有皮膚狀況儘快就醫,並與醫師討論住家狀況、活動足跡與接觸史。
在釐清原因之前,應避免亂噴藥,以免殺不到病原反而產生抗藥性。而由於蟲體死亡之後會崩解,幼蟲體表的毛可能會飛散得更廣,造成另一波問題。如果確定是蟲的問題後,建議噴完藥後,蟲子一死就將蟲屍掃起來,將蟲體集中泡進肥皂水中,確保不造成二次危害。反觀焚燒蟲體並不是好方法,因為也會有部份毒毛飛散。醫師與教授也建議,須對銀合歡等外來入侵種提出具體對策,降低過敏原與其它病原滋生風險。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