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諾貝爾化學獎出爐! 美德學者共享殊榮

2021年10月6日 17:51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圖/Twitter@NobelPrize)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班傑明·利斯特(Benjamin List)、大衛·麥克米蘭(David W.C. MacMillan)。(圖/翻攝自推特/@NobelPrize)

記者王佩翊/編譯

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稍早正式揭曉得獎名單,由德國化學家班傑明·利斯特(Benjamin List)、出生於蘇格蘭的美國化學家大衛·麥克米蘭(David W.C. MacMillan)共享殊榮,兩人共同研究「不對稱有機催化(asymmetric organocatalysis)的發展」。

現年53歲的利斯特是德國化學家,他曾在柏林自由大學攻讀化學,並於1997年在法蘭克福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利斯特測試了一種名為「脯胺酸」(proline)的氨基酸,檢驗是否能夠催化化學反應,果然有效發揮作用,此發現有助於不對稱有機催化的發展。

53歲的麥克米蘭1968年出生於蘇格蘭,並在1990年離開英國,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Larry Overman教授的指導下開始他的博士研究。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傑出大學化學教授,2010年至2015年還曾擔任化學系系主任。麥克米蘭曾經研究能夠容易被水分破壞的金屬催化劑,他成功使用簡單的有機分子,研發出一種更耐用的催化劑,在不對稱催化。麥克米蘭在格拉斯哥大學獲得了化學學士學位。

分子建造是一門困難的技術,利斯特及麥克米蘭因開發一種精確的分子建構工具——有機催化,而被授予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這項成就對藥物研究帶來巨大影響,使化學更加環保。

許多研究領域和工業都依賴化學家分子構建能力,這些分子可以形成彈性與耐用的材料,運用在電池中儲存能量或抑制疾病的進展,而這項工作需要催化劑。催化劑是化學家的基本工具,但研究人員長期以來認為原則上只有2種催化劑,金屬與酶。利斯特與麥克米蘭各自獨立開發出第3種建立在微小有機分子上的催化劑,被稱為不對稱有機催化。

本屆諾貝爾頒獎典禮以實體、線上混合的方式進行,獲獎者將抱回獎牌、獲獎證書以及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180萬元)獎金。

另一方面,BBC科學節目Inside Science與素有諾貝爾風向球之稱的科睿唯安(Clarivate)「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事前都曾經預測得獎人選,分別為研究以更快的速度與更便宜的價格完成基因定序的尚卡爾·巴拉蘇布拉馬尼安 (Shankar Balasubramanian)與大衛·克倫納曼 (David Klenerman)、研究生物體內進行化學反應的卡羅琳·貝爾托西(Carolyn Bertozzi)、研究自由基與抗氧化劑在人類疾病中的作用的貝瑞·哈利維爾(Barry Halliwell)、研究溶液中有機與生物分子體系的計算化學方式的威廉·L·喬根森(William L. Jorgensen)以及發現並發展金屬催化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澤本光男。

2021年諾貝爾獎頒獎時間(以下皆為台灣時間)

10/7(四)文學獎
10/8(五)和平獎
10/11(一)經濟學獎

《宇宙人外信》:中英日韓四聲道,時事閒聊學單字★

SpotifyKKBOXSoundOn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