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認為口罩是最後防線,不要第一時間就解除。(圖/記者李毓康攝)
文/中央社
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今天表示,隨著COVID-19疫苗施打涵蓋率增加,可逐步放寬公共活動、公共運輸、工作場所等限制,但口罩是最後防線,不要第一時間就解除。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與台大公衛校友群今天舉行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科學線上直播,解析國際疫情與防疫策略,並邀請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嚴明芳分享COVID-19疫苗保護力的相關研究。
陳秀熙提到,觀察全球情況可發現,2劑疫苗平均施打率提升至26%,NPI(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等非藥物介入措施)限制也有逐漸放寬趨勢;今年6月和10月資料相較,以疫苗施打率最高的歐洲,NPI下降幅度最大(33%)。
以台灣為例,陳秀熙指出,目前2劑疫苗涵蓋率約18%,NPI限制約36%,可逐步開放公共活動、公共運輸、工作場所、學校等,但不要第一時間解除口罩限制,除非等到族群疫苗涵蓋率達90%,不過這是很艱鉅的工作,為了讓疫情保持在可容忍範圍內,口罩是最後防線,仍要繼續佩戴。
陳秀熙也表示,未來大家應習慣與COVID-19病毒共存,透過疫苗和口服藥物,讓COVID-19防疫流感化,變成常態性生活疾病,不要過度迷戀追求清零,也不要把隱性感染者當作黑數,應回歸正常心態,只要把病治療好即可。
COVID-19疫苗保護力也是大家關注的議題,嚴明芳提到,以色列研究發現,接種2劑BNT疫苗6個月後,IgG抗體免疫反應顯著降低,而中和抗體濃度於前3個月迅速下降,之後就維持穩定,在6個月後,男性抗體濃度較女性低、65歲以上老年人抗體濃度也比45歲以下族群低。
另外,嚴明芳指出,卡達研究也發現BNT疫苗於施打第2劑後1個月達到峰值後就開始減弱,7個月後僅剩20%感染保護力,但對於減少重症、死亡,2劑接種後仍維持6個月保護力。
疫苗保護力隨時間減弱,也引發國際對施打第3劑加強劑的討論。
台大公衛校友群成員張維容指出,以色列是最早開始施打第3劑加強劑的國家,研究發現施打BNT疫苗第3劑12天後,比僅施打2劑者可降低症狀感染的效益達11.3倍,降低重症效益也高達19.5倍。
另外,張維容提到,美國提供已接種2劑8個月的民眾施打第3劑BNT疫苗,發現施打第3劑後1個月比第2劑後1個月產生的抗體濃度上升,年長者上升程度更明顯,對Delta變種病毒(最早在印度發現)的保護力也提升;莫德納疫苗多國臨床試驗結果也顯示,施打第3劑加強劑後,抗體濃度可提升。(編輯:張雅淨)1101013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