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積3個多月,境外移入符合突破性感染共有145例。(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統計至15日境外移入共有145例突破性感染,佔28.4%,其中以BNT疫苗52例最多。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解讀「數字背後的意義」,認為每個疫苗保護力並非100% ,應該只是反映國外入境台灣者打BNT、AZ疫苗最多,不解「需要每天問突破性感染打什麼疫苗嗎?」
根據指揮中心公布數據顯示,自今年7/2~10/15,境外移入共510例,其中145例屬於打過完整疫苗後的突破性感染,佔比達28.4%,其中BNT有52例、AZ有3例、科興20例、嬌生11例、莫德納10例、國藥9例。
林氏璧認為,510例境外移入「我相信絕大多數都是Delta」,但該如何解讀該數據,打BNT最容易發生突破性感染嗎?「你可以說『哇,所以疫苗根本沒什麼用,都還會突破性感染』嗎?」他認為當然不行,因為數據中沒有分母,不知道分母有多大,且每個疫苗保護力都非100%,應該只是反映國外入境台灣的人中打BNT、AZ最多罷了。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圖/指揮中心提供)
林氏璧不解反問:「這個問題,真的值得每天記者會都問一次嗎?沒有更多有意義的問題可以問了嗎?你為何不積極追蹤心肌炎,血栓併血小板低下案例的細節呢?」
他說,英國大型研究早已表明,相較於未打疫苗者,突破性感染的人所有症狀都較輕,也有近2倍無症狀感染機會,連出現長期後遺症的機率都減少49%,且在該研究中,在97萬多名打完2劑疫苗的成年人,只有0.2%出現突破性感染。
「你真的不需要一直放大那個2,而忽略了998個人還是沒受到感染呀。」林氏璧強調,看數據時,請永遠記得分析分子與分母,還有其因果關係。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