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陳時中答詢。(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衛福部今(21)日公布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進度,截至10月15日已有1347件疫苗接種產生不良反應並提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申請的案件。部長陳時中說,已經有5例死亡個案審定完成,初步研判沒有關連;而目前案件審議規定6個月內完成,衛福部已經檢視程序並進行協調,後續案件會審議時效會縮短至2個半月。
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今日請衛福部就「目前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對於民眾施打新冠肺炎疫苗通報不良反應數量增加,審議進度、審議期間提供經濟支援及協助之精進計畫」提出專題報告。
陳時中報告說明,110年度疑因COVID-19疫苗大規模接種致產生不良反應而申請受害救濟案件數增加,截至10月15日計已收案1347件(含自行撤回12件),待完成申請程序計436件,已完成申請程序計899件;目前多數案件集中於調閱病歷階段,計665件。另根據指揮中心統計,疫苗不良事件統計至10月19日為止,有912件接種疫苗後死亡個案。
國民黨立委徐志榮詢問目前有無確定死亡關連個案,陳時中說,有5例死亡通報,完成鑑定後研判無關;疾管署長周志浩受訪表示,目前已經有9起審議完成,當中5起是死亡個案,都是比較早期、接種AZ疫苗,個案年紀較長。
依據相關規定,審議小組於收案後6個月內完成審議,然而新冠疫苗案件大為增加,陳時中詢答時表示,現在已經檢視程序,初步時效縮短到兩個半月,後續也希望更加速。
加速審議流程措施包含:增聘專家、增加開會頻率,另考量地方衛生局收取病歷資料較為費時,目前又正在進行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接種工作,衛福部已協調預防接種受害救濟行政委辦單位,規劃於10月起暫由本部代地方政府衛生局執行病歷調閱以加速審議時效,病歷蒐集需於7天內完成。
周志浩受訪說明,縮短審議流程以新冠疫苗為優先,而過往開會頻率約是2個月一次,現階段將改為1個月1次,後續再視申請案件調整。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