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婦下肢淋巴水腫變「象腿」 醫用「超顯微手術」消腫救腿

2021年11月17日 15:27

長庚醫院記者會。(圖/長庚醫院提供)

▲梁女士之前下肢水腫嚴重。(圖/高雄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56歲梁女士因C型肝炎引起末期肝硬化,需接受肝臟移植治療,但過去6年因為「左下肢淋巴水腫」並因皮膚滲出淋巴液造成反覆感染發燒,不僅腿腫成「象腿」,還無法手術。之後接受超顯微手術消腫,再進行肝臟移植,術後已超過一年,恢復良好。

高雄長庚整形外科副主任楊家森指出,台灣每年新增近5千例淋巴水腫病人,除引發四肢腫脹,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還可能導致細菌感染等嚴重併發症。

楊家森說,造成淋巴水腫的原因除先天性因素外,後天則常見於癌症病人,如乳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婦科癌症或男性的攝護腺癌、睪丸癌等,主因為手術切除淋巴結或經放射線治療後,造成淋巴途徑破壞,引發淋巴回流受阻進而產生淋巴水腫。

長庚醫院記者會。(圖/長庚醫院提供)

▲患者接受治療後,狀況改善。(圖/長庚醫院提供)

淋巴水腫病人建議應及早接受手術,以避免產生蜂窩性組織炎等併發症。楊家森表示,微創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VA)」是目前治療淋巴水腫,顯微重建外科醫師需使用高倍顯微鏡,將患肢的淋巴管分離出來後,與鄰近的小靜脈做吻合,重新建立淋巴液回流替代道路,讓滯留肢體造成腫脹的淋巴液由此通道回流至靜脈系統,改善肢體腫脹。

楊家森表示,除淋巴水腫臨床論文的發表外,高長團隊也積極著手於淋巴水腫的基礎研究,已證明淋巴水腫病人在接受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後,在淋巴水腫體積減少後,全身的氧化壓力會明顯下降且抗氧化能力明顯增高,這也確認淋巴水腫或許是局部的腫脹,但卻有全身性影響,成果已發表於2021年4月國際知名的「臨床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