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委員王美玉舉行記者會。(圖/記者呂晏慈攝)
記者呂晏慈/台北報導
近年兒虐事件頻傳,蔡政府自2018年推動「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不過,監察委員王美玉19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最新調查報告揭露,近年受虐兒少通報案件不減反增,雖然政府看到危機也有善意,但面對第一線實務狀況混亂,社會安全網像「切香腸」一樣被切開,「被漏接的孩子就死了」,並指長期以來政府面對受虐兒少議題,過度依靠社工服務,其他單位只以「協助通報」的角色自居,而這些第一線社工面對內耗與挫折,最後都會反映到需要照顧的兒童身上。
王美玉表示,2015年至2020年我國兒少人數驟減42.7萬人,受虐兒少不減反增,被通報人數從2014年的4.2萬人,增加至2020年6.6萬人,增幅達5成多,其中被認定為受虐兒少者達1.2萬人,且在2019年至2020年4月間,發生43件重大兒虐案件中,高達1成案件的受害個案家庭不曾被通報過。
初級預防方面,王美玉揭露,在政府層層防護網下,仍有兒少落入受虐致死傷或司法處遇的困境 ,其中,沒有進入學校系統的6歲以下幼童是兒虐最大受害者,只能靠基層醫療、護理師來做被動式通報,佔歷年重大案件逾7成,雖然衛福部結合跨部會實施「六歲以下弱勢兒童主動關懷方案」的預警篩檢機制,但只涵蓋0.1%六歲以下兒童,且未滿20歲的「小爸媽」施虐者,已經佔了2成。
王美玉說,根據統計,多數施虐原因不脱「親職教養知能不足」、「婚姻感情關係失調」、「童年受虐經驗」等,但社區鄰里、家庭教育、學校輔導、公衛醫療體系並未充分發揮初級預防的功能,衛福部「重大兒虐事件檢討機制」實際運作也有缺漏。
在次級預防方面,王美玉預警,政府推動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一期計畫後,由各地方政府成立集中篩派案中心,統一受理所有保護性與脆弱家庭案件,但通報案件爆量,比預估高10倍;且有2成孩子在制度轉型期間,被「先結案再開案」,導致超過4千名孩子被漏接了。
王美玉並指,目前安置在寄養家庭與機構超過2年的孩子已經超過3成,超過5年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面臨無家可歸或沒有歸期的困境,例如衛福部中區兒童之家,超過3成孩子已經超過5年,甚至1成孩子被安置10年以上,55歲以上寄養父母已經佔5成以上,成為「另類的隔代教養」。
王美玉說,安置體系的孩子不僅帶著受虐的身心創傷,其中2成有身心障礙證明及發展遲緩議題,且受虐孩子頻繁流浪在各個安置處所,只有3%屬於親屬安置,這與國際人權公約「去機構化」的標準背道而馳。
此外,等到孩子年滿15歲、離開安置體系後,王美玉說,2018年至2020年間共有2302位少年離開安置體系,但只有520人進入「自立生活適應協助方案」,其他被漏接的孩子淪為邊緣人,其中有1成多因觸法,又再度落入司法處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