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齡別COVID-19疫苗接種率。(圖/指揮中心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國內目前疫苗涵蓋率第一劑已達77%,第二劑則突5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25)日公布「我國各年齡別疫苗覆蓋率」,不過覆蓋率計算定義分母為我國人口,分子卻包含外國籍人士,遭疑刻意美化數據。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明,每天公布疫苗接種數目皆包含外籍人士,不過指揮中心每天都有計算兩套數字,包括不含外籍人士的統計,隨時可以公布。
指揮中心24日公布新冠疫苗接種年齡分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第一劑接種最多為18~29歲,覆蓋率達到92%,最低則出現在75歲以上長者,覆蓋率73%;第二劑覆蓋率最高則是65~74歲達到77%,接著是75歲以上的65%,最低則是12~17歲的0%,因為該族群第二劑暫緩接種。
然而相關圖說顯示覆蓋率定義為「(本國籍接種人數+外籍人士施打數)/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人口統計我國人口數*100」引發網友議論。
感染科專家、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受訪被問及此事也直言,「不應該這樣計算」,分子竟然包含分母中沒有的數字。他認為,雖然國內施打疫苗外國人比例應不高,相關數字即便失真也是有限,但這樣計算數字比例會很奇怪,讓外界有可批評之處,還是應該修改,如果分母只有本國人口,分子就應該扣除外籍人士,或者把分母納入在台灣的外籍人士。
莊人祥說明,國內覆蓋率的分母從最初就是使用內政部公布的人口數,而我國從一開始就有給外籍人士接種,且當時對外說明都是用每日疫苗接種數,就是會涵蓋在內計算,所以覆蓋率分子也會納入,沿用一致的計算方式,讓數字有一致性。
莊人祥另提到,我國人口有部分僑居海外,有沒有打、有無登錄系統,也不會算到分子數據中,這樣一來一往是差不多人口數,初估差距不會到3%。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