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福聯盟首創針對台灣高中生進行童年逆境研究,更成立「創傷知情照護資源中心」。(圖/兒福聯盟提供)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心裡的傷,身體會記住」不只是戲劇台詞和書名,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發表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簡稱ACEs)研究,童年逆境經驗ACEs分數較高者,長大成人後有較高機會得到心臟病、肝病、癌症、憂鬱症等疾病,也有較高比例有肥胖、酗酒、物質濫用、社交與情緒障礙、自殺傾向等問題。
兒福聯盟首創針對台灣高中生進行童年逆境研究,針對全國高三生進行調查,發現有超過3成(32.4%)有童年逆境經驗 ,其中14.3%有過一個創傷經驗、7.2%有兩個、5.0%有三個、5.9%有四個以上的創傷經驗。
▲▼兒福聯盟首創針對台灣高中生進行童年逆境研究。(圖/兒福聯盟提供)
雖然美國的研究是ACE分數為4分(或以上)的成人,在生理與心理上會有所影響,但是兒盟此次針對17歲未成年人的調查發現,只要有一個創傷經驗其實就會對他們身、心理產生影響,更需要即時的被理解和協助。
兒盟參考美國的研究,同樣以4分作為基準,比較未滿4分與4分(含)以上兩組高三學生身心的差異。在情緒困擾方面,調查發現ACEs分數4分以上的高中生,有3成具「重度」情緒困擾,包括逾半數覺得憂鬱(54.8%)、覺得比不上別人(54%),近半數(48.4%)會感覺緊張不安,近4成容易動怒(39.7%)、或是伴隨睡眠困難(38.1%)。
這些有中等程度以上情緒困擾的比例,都明顯高於童年逆境經驗分數未滿4分的高三生,更令人擔憂的是,拿到4分以上的高三生,有自殺念頭的比例高達31.7%,幾乎是每3人就有1位有此念頭,是未滿4分者的3倍,顯見創傷經驗給孩子帶來相當嚴重的心理衝擊,若不即時介入恐有生命危險。
▲兒福聯盟首創針對台灣高中生進行童年逆境研究。(圖/兒福聯盟提供)
兒盟認為,創傷經驗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對生理發展的影響亦不容小覷,4分以上的高三學生中,無論是過動、發展遲緩的比例都明顯大於未滿4分的學生。另外,有學習障礙跟有過中輟經驗的學生因為樣本數太少,因此在比例上雖然4分以上者沒有明顯較高,但研究發現只要有1分以上就有顯著差異。
調查針對有一個以上創傷的高三生來分析以往求助經驗發現,孩子遇到困難時,有7成5會跟現實中的朋友求助,但只有3成左右會和家人求助(家長31.1%、手足24.5%),推測這群孩子很多創傷是源自家庭,導致他們願意跟家長求助的比例,明顯較沒有創傷經驗的高三生(45.7%)低。令人憂心的是,將近2成(17.3%)有過創傷經驗的孩子是完全不願對外求助。
不論是情緒困擾、生理問題,甚至是有自殺想法,都顯示這群有創傷經驗的孩子們急需專業輔導資源介入,但現行的支持與輔導系統看來,並沒有即時接住這些危險邊緣的孩子,調查發現僅16.7%會求助輔導室,甚至比求助網友的比例(17.8%)還低,專業單位則更少3.8%。
受創的學生遇到問題,卻不想求助輔導系統的原因,可能和其不夠可近友善有關,比方說兒盟就曾蒐集到有兒少代表反應「學校輔導室資源和人力可以再更完善、更貼近學生」,或是「輔導室會一直被同學問,希望輔導室隱私改善等建議」。
此次調查也發現,只有不到3成的高三學生(27.0%)覺得輔導系統非常友善。而即使有受創經驗的孩子勇敢求助了,是否真能得到幫助?遺憾的是有超過一半的比例(53.6%)不覺得求助結果是好的,他們覺得只有少部分有用(41.2%),甚至12.4%覺得大部分都沒用,求助經驗比一般沒有創傷經驗的高三生來得更差。
兒盟表示,當孩子求助對象不具「創傷知情」概念,在回應過程中可能因無法理解其痛苦,反而造成求助者二度傷害,因此成立「創傷知情照護資源中心」。
「創傷知情」是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家瑪克辛.哈里斯(Maxine Harris)和羅傑.法洛特(Roger Fallot)提出,是一種心態(mindset),抱持著好奇心,好奇這個人怎麼了?然後去理解創傷,問「你發生什麼事?」而不是「你到底有什麼問題?」此觀點強調創傷復原不是個人的責任,而是每一個人的事,各系統與服務都須以正面和整合的態度,去理解創傷在生活中的角色與所帶來的衝擊,才能接住每個受創的孩子。
國內外研究發現,有童年逆境經驗的孩子容易有生理與心理狀況,因此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較容易出現在各系統中,如:父母離婚而接觸法院、發展遲緩接觸早療體系、兒少心智科、輔導體系等,然而這些體系能否用「創傷知情照護」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並即時回應創傷對他們帶來的影響是相當重要的。
兒盟成立創傷知情照護資源中心的初衷,就是希望整合各系統,讓「創傷知情照護」在臺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各系統皆能及時接住每個曾經受創的兒少,讓他們有機會走向復原之路。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