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野鳥學會救傷組搶救的2隻斑文鳥,目前狀況還不錯, 有機會通過評估野放。(圖/台南市野鳥學會救傷組)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2隻黑面琵鷺因肉毒桿菌中毒,經保育團體全力搶救下恢復健康,由台南市野鳥學會及屏東科技大學團隊分別繫上編號為N13、N14的國際標準腳環與衛星發報器,於12月7日上午8時,由台南市長黃偉哲順利野放,台南市野鳥學會指出,很高興傷鳥成功野放,惟其實有更多的案例搶救失敗,留下遺憾。
台南市野鳥學會救傷組指出,除了搶救成功野放的喜訊外,其實更多的是遺憾的消息…,有些在送來前就離世、有些在搶救途中就走了、也有些是送進來後後仍…,例如這救傷組搶救的2隻斑文鳥,在牠們前後已經有2、3批在照護的時候就「離開」了,只餘下牠們狀況還算不錯,有機率能通過野放評估。
台南市野鳥學會救傷組說,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野生動物是很有警覺性的、正常情況下是無法靠近的,牠們遠遠的看到人就會逃離,除了年紀小不懂事的學飛幼鳥外。所以當人門能輕易靠近並抓捕到的個體、通常都是個體傷病虛弱到無法逃離了…,但這種情況常被誤認成乖巧、親人,其實這時候即便送醫治療,死亡率依舊高達了7成。
台南市野鳥學會救傷組說明指出,拾獲傷鳥不留置、不餵食、不給水,是為了提高牠們的生存機率。鳥類的新陳代謝快,一旦延誤治療、往往便會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而錯誤的餵食或給水方式,更是拉高了死亡率,讓原本是善心想幫助可憐的小生命的人,卻不小心讓鳥兒更加痛苦…,甚至減低生存的機會。
台南市野鳥學會救傷組期待,社會大眾能吸引正確的失識,讓更多需要救助的鳥兒,能有更多機會健康地回歸到大自然。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