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農廢再利用自製「培養土」種洋菇 周昭陽獲選雲林10大菁英農民

▲周昭陽利用回收稻草、菜渣發酵製作洋菇栽培「培養土」,取代洋菇栽培紅土打造農業循環經濟,也讓他榮獲雲林縣10大菁英農民。(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周昭陽(右)利用回收稻草、菜渣發酵製作洋菇栽培「培養土」,取代洋菇栽培紅土打造農業循環經濟,也讓他榮獲雲林縣10大菁英農民。(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記者蔡佩旻/雲林報導

「爸爸!老師說全球暖化愈來愈嚴重,若沒辦法節能減碳,地球很快就會死掉了。」兒子看著滿天燒稻草煙霧冒出這句減碳愛地球的一句話喚醒周昭陽,讓他有了回收稻草的念頭。利用回收稻草、菜渣發酵製作洋菇栽培「培養土」,取代洋菇栽培紅土打造農業循環經濟,也讓他榮獲雲林縣10大菁英農民。

虎尾金億陽蘑菇農場負責人周昭陽今年49歲,從門外漢投入洋菇種植,剛開始堆肥發酵都失敗,幾乎把所有資金賠光了,最後在求助農業試驗所菇類研究室並獲多位教授等人全力指導,周昭陽的養菇場才慢慢上軌道。剛開始是將回收稻草整理後轉賣給養牛場及菇農,但牛主與菇農擔心含有農藥雜質,且國內養牛業也少用稻草做為飼料,嚴重滯銷讓他決定自己用來種洋菇消化滯銷的稻草。

周昭陽將蔬果殘渣從果菜市場運回後,先把殘渣內塑膠袋等雜物清除,用機器將其和稻草一起打碎,在室內堆置發酵,再將洋菇菌種加入發酵完成的堆肥,長滿菌絲後再鋪上重複使用的覆土介質,洋菇生長、採收後,菇床上稻草堆肥及覆土則會經過再處理,變成下一批覆土,循環使用下,洋菇場每年可去化2千噸稻草、3千公噸蔬菜渣,幾乎零廢棄,創造循環經濟典範。

周昭陽說「洋菇是食品,不能有一點點危害健康的東西殘留其中,如果為了賺錢賠上良心,我會睡不著覺。」周昭陽指出,他種的洋菇是從培養土長出來,頂端有時會有些土,所以會有小黑點,剛開始廠商希望出貨前用藥水清洗漂白,賣相會比較好,但是, 洋菇吸水性好,藥劑很可能會殘留,拒絕廠商要求後也讓自己陷入賣不出去困境,幾乎瀕臨破產。

周昭陽為突破困境,申請取得產銷履歷,並成功進軍國內連銷賣場,現在進一步導入計畫生產,為農業產銷創造新的模式,獲選今年雲林縣10大菁英農民。

▲周昭陽利用回收稻草、菜渣發酵製作洋菇栽培「培養土」,取代洋菇栽培紅土打造農業循環經濟,也讓他榮獲雲林縣10大菁英農民。(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周昭陽將蔬果殘渣和稻草一起打碎,在室內堆置發酵,再將洋菇菌種加入發酵完成的堆肥,長滿菌絲後再鋪上重複使用的覆土介質,循環使用下,洋菇場每年可去化2千噸稻草、3千公噸蔬菜渣。(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聽Podcast #我在案發現場


【其他新聞】

►雲林斗南振興活動發大財 消費者憑發票抽Gogoro機車

►驚艷!劍湖山世界跨年煙火 摩天輪浮空煙火秀模擬畫面曝光

►海巡管很大!雲林港口釣魚嗆罰15萬 縣府:未禁止歡迎大家來

►破偽造三倍券集團 虎尾副分局長李志文勇奪警界「金馬獎」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