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淳/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
這次公投第18案萊豬禁止進口,是引發最多爭議的提案之一。原因不難理解,因為近年爆發過幾次的食安爭議,使國人聞食安而變色,加上豬肉是國人主要肉品來源,能降低食安風險的限制,何樂而不為?但是凡事都有代價;限制進口容易,造成的影響也需要一起思考。這就是我為何願意面對千夫所指,還是要說明清楚的原因。
萊豬案通過對台灣國際經貿空間的衝擊,不會立即出現,但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困擾及障礙將難以避免。3年前台灣通過日本五縣食品(俗稱核食)禁止進口的公投後直至今日,我只要跟日本經貿領域的官員、專家及學者互動,毫無例外的都要聽一次對方抱怨公投結果如何不公平、不合理。
▲因受到公投等因素影響,台灣目前尚未進口日本福島食品。(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因為日方認為對於五縣農產品,其在出口前都會自我檢驗確保合標,加上10年過去,多數國家都已經解除禁令,唯獨台灣以按地域、不看檢驗結果的方式全部直接禁止,還污名化為「核食」。政府依據公投結果,也只能尊重民意繼續禁止。
美日報復不是不報 只是時候未到
我無意爭執五縣農產品的食安問題,而是想藉此實際經驗說明,即便如日本這種在外交經貿領域相對低調的國家,都會如此長時間、高調的抗議,未來美國給台灣更大的難堪,絕不意外。事實上,過去15年中因為萊劑跟狂牛症問題,美國停開了台美「貿易與投資會議」(TIFA)9次,可能是未來基本代價。
日本抗議歸抗議,好像也沒有報復或制裁,外交政治上台日關係還持續升溫。但現在看起來只是時候未到。在經貿上,當台灣申請加入CPTPP時,日方歡迎之餘,也明白的把「核食」解禁跟支持台灣劃上等號。這就是衝擊風險所在。
回到萊豬。當我們把美國食藥署(FDA)核准的豬飼料添加劑說成是毒藥時,看似只是一句辯論的口號,但這種污名化作法對台美關係的傷害就已經開始擴散。
▲美國重量級智庫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日前表示,反萊豬公投通過,將「將對台美貿易關係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明年美國已經宣布將在亞太地區推動一個全新的「印太經濟架構」協定;即便會歡迎臺灣加入,也極可能會明白的把「萊豬」解禁跟支持台灣劃上等號,臺灣將會再一次陷入自己創造的枷鎖中。更何況,若是萊豬公投通過,核食必然繼續無解,加入CPTPP也遙遙無期。
對於若英國、中國、韓國(13日宣布申請)陸續先於臺灣加入CPTPP,或是無法參加「印太經濟架構」協定的影響,大家感受不同。
▲南韓經濟副總理洪楠基表示,將正式推動申請加入CPTPP的相關程序。(圖/達志影像)
但臺灣一年出口9.7兆台幣、是世界第15大貿易國,我們不希望出口處處受到低於中日韓等對手的待遇,不希望臺灣經濟只剩台積電,不希望在全球供應鏈重組過程中落單,這些國際整合活動對臺灣出路有重要意義,這也是為何陳、馬、蔡三位總統都要硬著頭皮開放的原因。
開放萊豬真等於犧牲食安?
當然,沒有人能以CPTPP或是印太經濟架構協定犧牲食安。
接下來真正的問題在於,食安有被犧牲嗎?最後幾天,建議大家可以多搜尋、思考的問題是:
1)在國產豬為了跟進口市場區隔禁用萊劑,以及進口豬只有美豬有萊劑的情況下,我們真的吃到萊豬的機率高嗎?
2)假設吃到,按照衛福部最高殘留值換算出的每日攝取量,放在你我日常飲食中(特別是萊牛已經開放9年),真的有中毒風險嗎?
3)我只想吃國產豬,標示夠清楚嗎?
▲對於在意食安者,關注台灣豬的標示查驗遠比反萊豬還重要。(圖/記者屠惠剛攝)
以上的答案,有助於協助你我判斷到底有無經濟換食安的問題。至於對標示有質疑的國人,我們應該監督要求的,是政府落實及查驗標示,跟美、日無關。對在意政府處理程序不當、想教訓一下的朋友,我們還有很多教訓的工具,用這種會波及美、日的方法,對臺灣的代價太貴,不值得。
熱門點閱》
► ET民調》邱明玉/陳時中、黃珊珊各有執政包袱 蔣萬安選戰考驗正開始
► 1218公投》陳冠安/正方拉警訊 決勝要催出「關鍵20%」
► 萊豬公投》李淳/教訓民進黨?參與國際障礙無需再“Made in Taiwan”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原標題為「萊豬:經貿犧牲食安?」,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