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袋男帶爸媽擠10坪房 斯文里「公辦都更」一街兩世界

記者林緯平/台北報導

目前談到都更,最頭痛的都是卡在產權,不論是私人土地的「複合式大樓」或是台北公辦都更的「整宅」都有這個問題,就像台北市大同區的斯文里,目前還有一、二期都「卡關」。實際走進社區,斯文里三期是「全國首件公辦都更」成功案例,明年4月將正式啟用,與嶄新大樓隔街相望的一、二期居民,大部分都願意改變現有居住環境,但仍有一群「被困住的人」,不清楚都更到底對他們是「好,還是不好?」

在斯文里里長江雪卿的帶領下,記者走過已經更名為「斯文首善」的斯文里三期整宅,這座地上13層、地下3層的嶄新大樓,後方的大龍街89巷像是一條「時空交界線」,跨過去,就從現代回到70年代的斯文里一期、二期。

▲殘破老舊的居住環境,讓居民的居住品質、安全都受到嚴重影響。(圖/記者陳詩璧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殘破老舊的居住環境,讓居民的居住品質、安全都受到嚴重影響。(圖/記者陳詩璧攝)

談起三期能都更成功,江雪卿直言,就是靠大家團結,「因為三期有管委會、有組織性,所以同意書很快就收到突破70%,馬上可以進行後續的執行作業」。斯文里三期只用7年時間,就從收取都更同意書,到居民選屋、舊宅拆除、新宅動土,明年4月交屋,除了歸功於住戶「團結」之外,也與三期的「房屋產權」清楚有很大的關係。

江雪卿談到,現在一期卡住的問題,除了因為一戶只有約6坪,即便政府給出一坪換一坪的方案,也不知道如何設計這麼小空間的房子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一期的房屋產權太過複雜,以至於很難聯絡到真正的所有權人,導致都更進度停擺。

▲▼斯文里公辦都更。(圖/記者陳詩璧攝)

▲尿袋男家中放著剩菜剩飯,以及年邁的雙親。(圖/記者陳詩璧攝)

走進斯文里一期,一名腰間掛著尿袋的男子馬上吸引住記者的目光,約40多歲的他,帶領記者參觀他的「2戶」房屋,但一進到家中,只看到餐桌上擺著,已經不知道放了幾餐的簡單剩菜,以及躺在床上休息的年邁老父。

原來這位住戶因為傷殘無法工作,全家只靠弟弟3萬多的月薪苦撐,面對記者來訪,他只是不斷地重複詢問,「都更到底對我們是好,還是不好」,並表示「這房子是我爸爸、叔叔、姑姑共同持有,實在不知道都更後,還能不能繼續住這裡」?

▲▼台北市蘭州斯文里整宅,里長江雪卿談一二三期的狀況,一二期屋況慘,屋內狀況,垃圾亂丟,走道堆滿物品。(圖/記者陳詩璧攝)

▲斯文里一期狹小的居住空間,讓都更在設計上非常棘手。(圖/記者陳詩璧攝)

房屋產權不明的問題在斯文里一期並不是少數,在這裡駐點服務的台北市都更中心規劃師張耕維坦言,共同持有人多就會出現問題,「不都更沒事,但談到都更,當房屋價值會有所提升,這些沒有住在這裡的親友就會回過頭插手,反而會讓原本住在舊宅裡的人顯得更加無助。」

里長江雪卿補充,斯文里一期裡面住著較多弱勢家庭,不過,由於他們都算是最早期進入斯文里的,所以對老宅的情感比較深,很多人即使面對居住環境惡化,仍選擇維持現狀。另外即使是擁有所有權的住戶,也會擔憂付不起昂貴的額外坪數差價,而選擇不同意都更。

▲▼斯文里公辦都更。(圖/記者陳詩璧攝)

▲靠近昌吉街的斯文二期,最快能在明年進行拆除工作。(圖/記者陳詩璧攝)

對於居民的擔憂,張耕維以三期成功都更的補助案例解釋,「在等待新大樓建造的時間,每一戶會按原住宅坪數,獲得相對應的租屋津貼約落在7、8千元,另外也會獲得120至150萬不等的拆遷補償費用;若真的是沒有產權或弱勢家庭,則會被安排住進中繼住宅。」

至於緊鄰昌吉街的斯文二期的事權計畫,也已經在今年10月29日正式報核,張耕維透露,希望最快能在明年進行拆除作業。在面對三期、二期都相繼進入都更最終流程,同意都更的一期住戶勢必更加五味雜陳,就有人直言,「怎麼那麼傻?明明失火好幾次,房子那麼破舊了,還不願意都更?」

▲▼斯文里公辦都更。(圖/記者陳詩璧攝)

▲斯文三期成功都更,但緊臨的一、二期卻仍遙遙無期。(圖/記者陳詩璧攝)

都更帶來的碰撞,不僅在危老建築與新大樓之間,同意與不同意住戶的考量、糾葛,恐怕才是老屋想要重生最難解決的問題,如何有效整合,取得當中的平衡點,政府的的輔導、推動仍應該是最核心的力量。

一次看懂 全台「城中城」大追蹤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