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巡視烏俄邊境部隊。(圖/路透)
● 黃奎博/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學系副教授
曾幾何時,台灣竟然同時和遠在東歐的烏克蘭,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視為可能遭受共產勢力攻擊的兩大焦點。
有些人說這是美國在國際捏造的謠言,試圖醜化中共當局與俄羅斯普丁(Vladimir Putin)政府。也有些人從美國等西方國家釋放出的訊息,以及在台灣與烏克蘭周邊的軍事形勢,認為發生武裝衝突的機率愈來愈高,而且美國及其若干盟國很可能會因此被捲入其中。
台灣成全球戰火焦點
對於台灣,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 Jr.)曾於10月21日在電視巿政廳會議(Town Hall Meeting),被詢及若中共攻擊台灣,美國會否防衛台灣時,脫口說出美國有防衛台灣的承諾,雖然白宮發言人隨即聲明,美國對台政策並無變化,仍依照《台灣關係法》繼續支持台灣自我防衛。美國也曾於「七大工業國集團」(Group-7或G7)元首峰會發表公報,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台海問題,另也於例如美日峰會、美韓峰會等場合重申前述立場。
▲關於烏克蘭,拜登日前表示,他已告知普丁,俄羅斯若入侵烏克蘭,「俄羅斯經濟會有毀滅性的後果」。(圖/路透)
關於烏克蘭,拜登於本(12)月11日表示,他已告知普丁,俄羅斯若入侵烏克蘭,「俄羅斯經濟會有毀滅性的後果」。翌日,「七大工業國集團」外長會議後,七國外長與歐盟高級代表發布聲明表示,「國際法嚴格禁止任何使用武力改變邊界的行為。俄羅斯應毫不懷疑,對烏克蘭的進一步軍事侵略將帶來巨大的後果和嚴重的代價」。
本年9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被眾議員費茨派翠克(Brian Fitzpatrick)問及「美國會盡可能地捍衛」台灣及烏克蘭?布林肯的答案是,美國會信守依據《台灣關係法》的承諾,以及對烏克蘭的承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圖/路透)
此外,雖然布林肯在本月初點到為止的表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國對烏克蘭的主權有著「堅定不移的承諾」,約莫同時,他也在一場會議中表示,美國「堅決承諾」確保台灣有自衛的能力,而中共當局若入侵台灣,會是可能造成災難性後果的決定,但這些仍顯示拜登政府繼續運用「戰略模糊」的作法,以面對台海及烏克蘭日漸升高的衝突。
此處所謂的「戰略模糊」,不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集團不說清楚,在由中共發動的台海危機及由俄羅斯發動的烏克蘭危機之中,會不會做出回應,而是美國等國會依照對台灣與烏克蘭的承諾對造成武力衝突的另一方進行回應,只是這個回應到底是外交抵制、政治譴責、經濟禁運還是武力回擊,它們在選擇上保持彈性。
面對「七大工業國集團」的集體表態,中共當局與普丁政府應不意外,而且它們都在喊冤或究責他方時,繼續展現積極武力,絲毫不示弱。
台灣與烏克蘭是命運共同體?
中共當局的短期目標應是壓制台獨勢力,中、長期目標自然是統一台灣。最近,它更頻繁的將台獨視為擾亂區域秩序的最重要因素,要外力不要給台獨錯誤的認知;人民解放軍更於近年快速提升戰力,發展在中國大陸沿海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簡稱A2/AD),且有意的忽視台海中線與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的過往慣例,在在讓「美日同盟」感到威脅日增。
烏克蘭局勢可能比台海局勢更嚴峻。俄羅斯對於曾是俄帝一部分的烏克蘭,短期目標至少是不能讓烏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免造成俄羅斯周邊的安全緩衝區範圍銳減。所以,俄羅斯聲稱,在烏國東部邊境集結大軍,是正常的軍隊調動,他國不要誣指俄羅斯別有所圖。
事實上,俄羅斯於2014年3月主動派兵協助克里米亞友軍「收復」國際普遍承認為烏國領土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後,將該地作為俄羅斯的經濟特區,而親美的烏克蘭感到來自俄羅斯的軍事壓力日增。
▲先前美國航太技術公司馬克薩爾科技(Maxar Technologies)衛星照顯示,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邊境集結。(圖/翻攝自推特@trbrtc)
俄羅斯對於烏克蘭的中、長期目標,有可能為試圖培植親俄政權、阻止烏國加入歐盟甚或併吞烏國。
還有,中共當局或俄羅斯會否以快速占領以造成「既成事實」的方式,讓美國等民主陣營國家措手不及?從過往相關經驗研判,在邊境集結重兵是「快刀斬亂麻」的前奏曲,僅靠海空軍、導彈並無法完成初步占領的任務。所以,烏克蘭當前的局勢比台海更令人感到憂心。
當烏克蘭局勢進一步惡化時,台海周邊也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從戰略研析的角度而言,若這半年內在烏克蘭發生入侵戰爭,美國將較無能力顧及台海和平穩定,也將導致解放軍發動對台攻擊的機會增加。這時,可說台灣與烏克蘭的命運就綁在一起了。
熱門點閱》
► ET民調》邱明玉/憑高民調做「不沾鍋」 侯友宜大位挑戰在藍營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