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照新/前高雄市新聞局局長、時事評論員
1218四項公投投票,結果以四項公投不同意大於同意,且皆未過25%門檻作收,從這次的投票結果,我們可以歸結出幾個制度與結構的面向,並從中找出未來應持續觀察的方向:
1. 在沒有公投綁大選的情況下,公投制度容易名存實亡:
以2018地方選舉為例,該年公投綁大選,略去因選務流程失當大排長龍的問題,該年六都市長平均投票率為六成六,而綁大選的10項公民投票,無論同意大約不同意,或者不同意大於同意,每項公投皆有五成到五成五以上的投票率,對照本次四項公投僅四成投票率,同意不同意皆未過門檻,公投綁大選對提高選民參與便利與意願確實有連帶效應,反而證明公投綁大選是公投制度有效性的極大保障(無論同意或不同意)。
2.全國性公投不在籍投票應儘速推動:
本次投票行為分析,因無連假因素與選舉結合,雖有四成投票率,却無返鄉潮的出現,許多戶籍在中南部但居住於北部的上班族和學子,因照顧家庭,返鄉成本等因素,在權衡下決定不返鄉投票,公投制度之設計,應使公投兼具代表性與有效性為制度設計必要之思維,因需具備代表性,故門檻不應過低,但同時亦需想方設法提高選民投票行為之便利性,降低選民投票成本,提高選民投票意願,以維持公投制度之有效性,在執政黨因恐懼公投影響大選勝負,不願在政治實踐上再度公投綁大選的情況下,全國性公投不在籍投票確實需要儘速推動,讓有意投票選民不必因南北奔波成本放棄投票,提高公投參與度,實有其必要。
▲「全國性公民投票不在籍投票法」正在立法院審議中,並針對全台公投進行「移轉投票」。(圖/路透)
3.人民決定給執政黨空間,但同時也將面對嚴格檢驗:
在民進黨死忠支持者大約國民黨死忠支持者的結構下,執政黨雖然催出了比同意票略高的票數,在與在野黨巨大的資源差距下,卻未催出超出25%門檻的不同意票,這顯示多數政治立場淡薄的中立選民選擇淡漠以對,拉長對執政黨的觀察期,雖然賦予執政黨更多執行原有政策的空間,執政黨卻也更無藉口推搪政策負責之責任,將受到選民更為嚴格之檢驗。
▲隨著四大公投考驗過關,執政黨交出願景成果的壓力將相形迫切,並將在2022大選中繼續受到檢驗。(圖/記者湯興漢攝)
比如:開放萊豬後國際經貿組織加入之進度、核四商轉公投未過關後,核四究竟要繼續花錢封存或徹底報廢?三接原址完工後,電力供應是否如執政黨所保證般穩定?電費上漲與空汙問題是否隨之改善?執政黨交出願景成果的壓力將相形迫切,並將在2022大選中繼續受到檢驗。
4.國民黨不應垂頭喪志,交互指責是浪費時間:
作為夜宿49日公投運動全程參與者,筆者在陳柏惟罷免案過關當晚便為文提醒:「仍需要謹慎拿捏其中分寸,尤須慎防民進黨長於在小敗後重整陣容,逆轉大勝的強韌歷史。」
▲面對公投未過關,國民黨無需垂頭喪志與內部交互指責。(圖/記者李毓康攝)
本次雖因未能提升中間選民對公投效力的「政治效能感」而功虧一簣,然而四項公投只是林昶佐罷免案與中二補選案「三合一」選舉中的第一回合,整場戰爭的重頭戲並未結束,1月9日才是涉及政治資源與版圖變化的終局攻防,補選若能守住台中海線,社會評價與詮釋都將為之轉變,在不到20日的時間壓力下,策略性調整與檢討雖有其必要,卻不到定調朝野攻防勝負之時,國民黨無需垂頭喪志,交互指責更是浪費時間,儘速調整腳步,立刻投入1月9日的「二合戰」,才是測試本次公投結果與執政黨氣勢虛實,最紮實可靠的振興之道!
熱門點閱》
► 公投開票》李淳/台灣「轉大人」變成熟的見證 核災區食品解禁時機到
► 公投開票》邱俊榮/美牛、豬進口潘朵拉盒子打開 更了解國際經貿如何「玩」
► 朱宥勳/看完「李靚蕾IG發文」寫作安排 不如考學生寫分手信
► 公投開票》吳崑玉/請相信人民自有判斷 少用「羞辱式戰法」
► 公投開票》陳立誠/核四公投未過 蔡政府錯失「下台階」機會
► 公投開票》沈有忠/小黨「靜音」 「公投效益最大化」是全民課題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原標題為「夜宿49日,公投未過關的結構觀察」,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